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973235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6
《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现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现象 摘要:德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观,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知行分离现象,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现象原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现象 摘要:德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内容中
2、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观,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知行分离现象,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现象原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表现 1.小学德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分离。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思想
3、品德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不管是课本还是教师、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非常崇拜,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金钱哲学和实用哲学相对泛滥,并没有真正按理论指导实际,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轨,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 2.师德缺失现象存在,教师知行不合。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教师出现道德问题,可想而知,是无法教好学生的,甚至会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存在的差异较大,造成德育教育的再次分离。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思想品德规范的教育,走出学校之后,却面临另外一种不同的思想道德水平体验。随着经济的快
4、速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多数人的追求。这两种环境的差异造成小学德育教学的再次知行分离。 二、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出现的原因 1.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相互掺杂。 小学德育对学生没有进行政治和品德内容的区别,教学方法也没有划分。我国政治教育浓墨重彩,而且意识形态强调很多,这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德育教学的内容是政治家制定的,没有经过教育家通过研究小学生的行为水平进行制定,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接受的大多数是政治性的要求和规范,表面学习,但是不一定能加以内化,还有可能出现执行不一。 2.小学德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
5、性。 我国的思想德育教育经过长期摸索,大量学者专家也对知行合一教育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还是以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技巧性和灵活性,重视书面教育,忽视教育的行为结果,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际运用。长久下去,无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无法使他们运用学到的德育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造成知行分离。 3.应试教育的压力加剧德育教育的知行分离。 在教育民主化口号盛行的现在,与国外小学教育方式相比较,我国教育体制里考试压力更加重大。升学、就业都会以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即便是在
6、小学阶段,学生也要为了升一个好中学而背负巨大的考试压力。这就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侧重于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进行思想教育,由此,更加加剧德育教学的执行分离现象。 4.市场经济环境发展导致思想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变得更加强烈,从社会主义倡导的大锅饭,转变为个体利益的独立,这样的变化可以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创造意识,促进经济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这样的多元化思想的盛行会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方向,造成
7、所学和所用不一致,出现知行分离。 三、减少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现象的对策 1.建立科学适用的小学德育教学目标。 建立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是促进知行合一的重要前提。受我国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小学德育的小学目标一直非常理想化,强调要把小学生培养为圣人和君子,培养为无私奉献的人。但是这样的目标违背了人的本性,压制了人的正常需求,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的漠视,或者成为伪君子,学生不但没有成为圣人,反而难以学到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思想。 2.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德育目标明确后,第二步就是如何围绕这些德目进行德育内容
8、的具体展开和解读。准确地说,我们的小学德育中缺乏具体的场景描述,缺乏具体的行为标准,缺乏坚持的规范要求。这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归根结底,德育的“知识化理念”在德育内容中的影响依然存在。要克服这一点,就要明确“在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