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实验小学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3

温州市实验小学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3

ID:866638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温州市实验小学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3_第1页
温州市实验小学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3_第2页
温州市实验小学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温州市实验小学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减法估算温州市实验小学欧景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31页百以内的加减法估算教学目标:1、学生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2、学生初步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并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3、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教材分析: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

2、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100元买3种生活用品够吗?”的情境让学生讨论,意图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对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估算意识的培养比较难。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方便”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设计思路:1、调整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

3、的估算意识”改为“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用估算的方式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而100以内的加减法位数少,学生习惯于精确计算,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了。所以调整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2、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通过买笔的情境,让学生讨论“两只笔大约多少钱”这一问题,充分展现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比较中进行优化,从而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预设计: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切入

4、生活,体验“近似数”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大约是30岁猜一猜:老师可能有多少岁。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让学生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并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探索方法1、引出估算师:老师到了笔庄之后,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一:我有100元钱,把这些笔都买下,够吗?你是怎么想的?2、估算的基本方法问题二: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样的?(板书:最接近的整十数)3、试一试

5、问题三:52元的笔比19元的笔大约贵多少?问题四:100元买三枝笔够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问题五:100元还够买什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估算,初步感受估算的便捷。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从中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验估算的便捷性。试一试中有些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看来估算还真比较方便,除了买东西可以用估算,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估算?在练习中体会:1、快速判断:哪条路最近2、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预计结果练习既是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

6、用。四、课堂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