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

级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

ID:10040726

大小:2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2

级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_第1页
级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_第2页
级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级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个6分,共分)1.在豌豆的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有关X、Y、Z的答案正确的是: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后期D.3、分裂间期、减数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下表是为培养某类微生物而配制的培养基的成分组成,有关叙述

2、正确的是:编号成分含量①NH4HCO30.4g②KH2PO44.0g③FeSO40.5g④CaCl20.5g⑤H2O100mL⑥维生素少量A.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B.运用上述培养基可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C.运用此培养基可以成功地进行植物无土栽培D.该培养基中NH4HCO3只提供氮源3、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15N标记尿嘧啶弄清了DNA的复制在分裂间期B.用3H标记H2O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2不可能来自CO2C.用15N标记氨基酸最终探明

3、了胰岛素等分泌蛋白离开细胞的情况是零跨膜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是反馈调节的结果。B.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C.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抗毒素是抗体的一种。D.破译生物基因组的遗传信息或进行基因操作,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都可以作为提取DNA的实

4、验材料。5.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只发生于核糖体中B.如果a表示吞噬细胞,b表示和T细胞,则体液免疫中的c应该是B细胞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是同一物质三、简答题(共174分)30、(以下是有关现代生物学的两个问题。Ⅰ下列三图分别表示基因结构和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C中

5、的目的基因是从图A和图B中的哪一个图所表示的基因提取的?___,图C中科学家在进行[①]操作时,要用_______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通过_______而结合。(2)[III]是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细胞都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染色体。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中,取抗虫植株自花传粉,得到植株有抗虫与不抗虫的分离比为_______。(3)若抗虫基因定位在质体DNA内,以这一抗虫植株为父本

6、得子代表现抗虫性状的概率为Ⅱ假设放线菌素D是RNA合成抑制剂。下图是相关验证实验中,用14C标记缬氨酸参与海胆蛋白质合成(必用缬氨酸)结果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直接参与将14C—缬氨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所依赖的模板是_______分子。(2)从受精开始到10h之内,蛋白质合成所依赖的模板分子的来源是_____(从下列四个项中选择,用字母代表)。A.原有卵细胞B.受精卵新合成C.精子提供D.无法确定(3)受精10h以后,海胆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所依赖的模板分子

7、的主要来源是(答案从⑵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用字母代表),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31、(22分)解答下列各题Ⅰ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酶2C3H4O3+6H2O→→→→6CO2+]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在充分满足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步骤一: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得分散的单个细胞,并培养在绝氧的特定培养液中,使细胞满足实验要求的生理状态。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步骤三:离心取得适量细胞质基质和等量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A和B的两

8、支试管内。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依次适量滴加在A、B两支试管内。现象:A、B两支试管均变浑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第四步同甲步骤四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_______。(2)实验完成后,老师认为甲的设计思想是错误的。请分析指出错误的主要原因:______。(3)继续乙的实验,探究分解丙酮酸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