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

ID:10103044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_第1页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_第2页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_第3页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_第4页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2、如何通过网络培养学生获取、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3、如何通过网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4、如何把网络作为德育、情感教育的基地。 一.教材分析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的意识,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本节要让学生在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价值等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内容多,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好题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难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较活跃,而且大多具有网络交流的基本能力。但由于生活、学习范围狭窄,对生物多样性缺乏直观认识,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不强,尤其缺乏“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知道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了解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措施的内容和作用。2.能力方面

3、:1)1)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2)2) 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3)3) 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总结的能力。3.态度观念方面:1)1)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了关爱生命、关注人类健康及生物生存的价值。通过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2)2) 通过主题讨论活动,树立从我做起、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4、一)教学策略1.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主体性教学相整合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以及丰富的网上资源,来优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通过对教学软件的精心设计、对教学信息资源的合理安排、对教学过程的准确操控、对每一教学环节的巧妙导入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适当指导点拨来体现主导作用;学生有自主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等自主开展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使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2.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既让学生

5、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智育与美育、德育、情感教育相契合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对学生是一种驱动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极大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教师本人有丰富的旅行经历和对自然保护区的丰富了解,可向学生作适当的介绍,进行情感的渲染,拉近学生与自然保护区的距离,再让学生通过精美的图文素材,充分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美丽的风光,使其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在“救救禾花雀

6、”主题活动中,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发生着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情。通过让学生了解禾花雀对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和所遭受的厄运,引发学生对禾花雀的怜惜,对捕食禾花雀错误行为的醒悟,从而展开如何保护禾花雀的讨论,从中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并通过讨论法、谈话法等组织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正式上课之前,大屏幕循环播映我国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图片,营造氛围。复习旧课:请说说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及价值。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展示答案要点。

7、教师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渲染情感):同学们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价值等知识后,都感受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是如何进行保护的呢?介绍教师本人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旅行的见闻,用教师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自然保护区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之后,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具体任务和要求:利用网络去学习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并通过主题活动去探究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学生进入求索之门,通过网页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关知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教育与法制。通过学习,知道:1、就地保护的定义、

8、内容、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