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

ID:1011298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0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_第1页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_第2页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_第3页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_第4页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摘要】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居家养老的推行,在对于当前问题的解决上必定能够增添力量。然而,农村老年群体的独特性以及农村生活的特殊性都给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阻力。在具体的施行推广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顾农村这一地域特点以及农村老人自身特性这两方面推进农村老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改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是政府及各领域人士思考的共同问题。文章不奢望能够一劳永逸的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限于能力,文章仅希望

2、通过对农村老年人情况的实地考察了解,总结当前发展经验与不足,分析得出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特点,阐明自己的浅薄之见。【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一、研究背景8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城镇为4631万人,乡村为9930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城镇为3102万人,乡村为6667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为11.69%,乡村为14.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为7.8%,乡村为10.06%;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城镇为1.35%,

3、乡村为1.8%。这说明与城镇相比,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高,高龄化程度更严重。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中国农村老龄化压力下养老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乡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问题更加不容乐观。乡镇部门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在为本地区老年人生活考虑的同时,也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的综合考量。良好的养老惠及政策,既可以有效的保证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趋于平稳,又能够为当地的社会事业建设奠定安稳的后方。在此种情况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目光投向老龄化压力下的老年人物质生活改善方面并投入大量的人力

4、、物力、财力,这在一定意义上导致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容易被忽视。文章正是基于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脱节现象严重。虽然现在外界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关注度逐渐升高,但政府及各有关组织的实际措施依旧贫乏。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深入了解,总结得到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需求聚焦所在,对其进行探究并提出对策方案,期望为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参考资料。二、关键概念说明(一)居家养老8居家养老一般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进入生活

5、有困难的孤老家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居家养老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的,服务对象只限于较小的范围:“三无”老人等,其费用主要由政府负担。一些地方鼓励老年人自己购买服务,对此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二)精神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思维着的精神”,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的根本需求。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指提出,一个健康的、幸福的和成功的老龄化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积极的老年文化的发展和支持。精神空虚为部分老年人的真实写照,尤其在农村地区,处于老年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有

6、限,文盲率偏高,进入老龄后,基本无事可做。尤其以农村空巢现象突出,精神生活更为匮乏,宗教迷信因之盛行开来。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亟需正确的引导,并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性。老年人自身也应清醒认识到自身能力和不足,扬长避短,热情拥抱社会,化老龄压力为社会再发展的新动力。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访谈对象基本情况8本次访谈的20位老人年龄均在65岁以上,他们基本上在健康方面都存在着各种高位病症的隐患,而且基本上都是以独居为主,十分缺乏子女的关怀和照顾。但即便这样,他们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中享受专业的照护。我们可以看到被访老人基

7、本处于独立生活状态,在经济上也较为宽松,可以过上一个舒适的晚年,而且即便是有较多子女的家庭老人也已自己生活为主。而且老人本身健康状况都存在令人担忧的方面,需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的人数较多。(二)老年人自我生活评价老人普遍表示虽然缺少了子女的陪伴,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他们的晚年生活基本上是可以达到衣食无忧的。所以,除了对于子女因工作忙碌而无法抽空回家看望老人略有微词外,老人对自己现今能过上的安稳生活,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满意的。相比于另外长时间单独生活的老人所表现出的自我封闭和不愿交流,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的健康状况也更

8、为良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老人的晚年生活品质,尤其是精神心理状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独居老人基本上都属于单身、失独或子女长时间未回过家甚至在较远地区打工,只留下老人在家中。再加上子女工作忙碌的原因,老人甚至会长达数月与子女间断联系。这种长期的寂寞环境与不被关心的失落感都造成了这些老人逐渐形成的自我消沉意识,缺乏融入周身环境的积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