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

ID:10161954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_第1页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_第2页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_第3页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_第4页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县吴陈河地区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成因研究[摘要]吴陈河矿区位于大别山造山带,是秦岭褶皱带南东的组成部分,该区广泛分布着燕山期的中酸性岩基是成矿小岩体的母岩,而成矿小岩体又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吴陈河岩体与大银尖等矿床也具有类似的成矿特点。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因空间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大别山的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系列。根据成矿系列,研究吴陈河岩体特征是以钼矿为主、伴生银矿的成矿规律,并对吴陈河矿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大别山吴陈河地层地球化学钼矿床成矿系列成矿

2、地球化学规[中图分类号]F416.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13-31区域地质1.1区域地质特征新县吴陈河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南临杨子准地台8,是伏牛山―大别弧的组成分,属秦岭褶皱带南东的延伸部分,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以桐柏-商城断裂南侧的中元古不整合面为界,南半部出露下元古界桐柏-大别群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等;北半部分布中元古界苏家河群及信阳群片岩、变粒岩及片麻岩。在该区的东部、北部边缘零星出露石炭系海陆交互相泥质碎屑含煤建造及中生界陆相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该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3、桐柏―商城断裂带,与纵贯大别山的近平行的龟梅断裂带、北东向断裂共同控制着大别山各期岩浆岩的展布。次级的北东向断裂,则近似等距离分布。以北西向为主的深大断裂,与之配套的次级北东向断裂组成大别山构造的基本格架(图1)。桐-商断裂不仅控制了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建造和改造,同时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控矿构造,是该区重要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构造带总体倾向北,倾角70°左右,构造岩以蚀变碎裂岩、糜棱岩为主。1.2区域矿产该区属于东秦岭造山带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区的―大别山金、银、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1:20万新县幅水系沉积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划

4、为千斤―沙窝铅、锌成矿带中。在矿区西部的邻近地区已发现斑岩型及石英脉型千斤钼矿床,还发现帅洼、江岩、夏洼等钼矿点。还有罗山皇城山花岗斑岩脉及构造破碎蚀变岩中的中型银矿床。在矿区东部的商城汤家坪已发现了受花岗斑岩控制的中型钼矿床。2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82.1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1.1矿区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新元古界震旦系-奥陶系下统肖家庙岩组(Z-O1x)和上古生界泥盆系南湾组(Dn)。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为桐―商大断裂(F1)。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陈独立侵入体(K1∧Cγπ),

5、岩性为花岗班岩,以及后期花岗班岩脉(γπ)。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通过地质测量共发现有16条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三组,一组为近东西向,一组为近南北向,另一组为北西向。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陈冲独立侵入体花岗斑岩,其次为呈脉状产出的花岗斑岩脉。陈冲独立侵入体的花岗斑岩与钼、金、银矿化关系密切。2.1.2矿区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通过地质测量共发现有15条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四组,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见主要构造特征一览表1。2.1.3矿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2

6、.1.4矿区围岩地球化学特征8区内围岩蚀变种类繁多,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与钼矿化密切的蚀变是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现将有助于找矿的几种围岩蚀变分述如下:(1)黄铁矿化:该蚀变分布比较普遍,延续时间长。在构造蚀变带或顶底板围岩附近常可见到,呈它形―自形粒状集合体,自形黄铁矿为四面体,浅黄色,以浸染状为主,细小脉状产出为辅,当该种蚀变发育时,矿化相对较强,是区内找钼、金、银的主要矿标志之一。(2)硅化:在含矿破碎带及顶、底板和矿体内普遍存在,与矿化关系密切,常与金属硫化

7、物伴生,当该种蚀变发育时,矿化相对较强,是区内找钼、金、银的主要矿标志之一(3)绿泥石化:该蚀变主要分布在破碎带及碎裂花岗斑岩的裂隙中,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4)绢云母化:主要发育在构造破碎带和近构造围岩中,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2.1.5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次科研工作中,利用了1989年的光谱分析数据,统计了光谱分析样品275个,这些样品主要在斑岩体内和构造蚀变带附近取得,其中Mo样品品位普遍偏高,统计结果在50PPb以上,远远高于区域上Mo的背景值,说明该区是Mo的高异常范围。8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温度下的元素含量都偏稿

8、,说明岩浆活动和成矿具有多期次性。2.2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2.2.1矿体特征通过工程控制,矿区共圈出7个钼矿体,银矿体3个,钼主矿体为MoⅥ矿体、银矿体,主矿体为AgⅠ。2.2.2矿石类型矿石可按自然成因和工业利用分如下类型:矿石的自然类型: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不同将区内矿石划分为:氧化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