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ID:10192737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_第1页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_第2页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_第3页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1引言土壤侵蚀遍布世界各地,严重影响了包括农业和森林在内的所有自然和人为生态系统,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方式和范围的扩大,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2]。土壤侵蚀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侵蚀发生的潜在因子[3]。黄土高原处于黄河中上游,是我国西部开发尤其是西北开发的关键地域,区域上指的是太行山以西,日月山―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跨越陕西、甘肃、宁夏、山

2、西、青海、内蒙古、河南7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破碎,图纸疏松,植被稀少且年降水量少而集中,该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4]。严重的土壤侵蚀带来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成为制约我国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这迫使我们及时提出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止对策,加快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按发生侵蚀作用的不同地质营力,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可概括为三种类型:(1)水流侵蚀;(2)重力侵蚀;(3)风力侵蚀。2.1水流侵蚀水流侵蚀是由于水流在位势能差控制下产生的侵蚀

3、作用,水流的位能势差体现在水流所处的地形坡度的高差上。地形变化是直接影响水流运动及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可概括为原与沟谷,以及梁、峁与沟谷相结合的地形地貌组合。地表水流作用在这些不同地形上产生多种复杂的侵蚀作用过程和各种侵蚀形态。根据这些不同地形上的水流运动方式和侵蚀作用的特点,水流侵蚀这一大类基本上课分为两种侵蚀方式,(1)面状侵蚀;(2)沟壑侵蚀。这两种侵蚀方式的基本区别标志是:面状侵蚀的水流是无床水流,即不具有固定的河床,而是不断变换其流动途径的;而沟壑侵蚀则是水流具有固定的河

4、床,并且在一定长时期内不易变换其流动途径的。面状侵蚀即通称的面蚀,是无床水流对表土或岩层的侵蚀作用。在自然界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地表的剥蚀作用,特别是在有一定坡度,哪怕是微弱的倾斜坡面上都在进行着侵蚀作用。它的侵蚀深度不大,单覆盖的面积较广。降雨时,雨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在倾斜坡面上形成片状层流。在不平坦的地貌上很快改变为成股的束流,其流动方向是不固定的。在初期,降雨量不大,雨滴可以产生溅蚀作用。但随着雨量的增加形成片状水流时则溅蚀作用消失。溅蚀不能起到被侵蚀土粒的搬运作用,而片状层流形成并转变为细流时才开

5、始被侵蚀的土粒向坡下搬运的作用,这时才发生有实质意义的侵蚀。面状分布水流的形成出降雨量的大小外,还决定于土层,特别是表层土的渗透性。渗透性强的土层不易或较迟才形成地表径流;当土层吸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或者降雨量超过土层吸水速度、能力时才形成地表径流。面蚀侵蚀发生过程中,在黄土高原各种坡形的坡面上的不同部位,侵蚀作用的具体发生情况不同。坡面最上部,地面倾斜微弱,侵蚀程度较差,侵蚀现象不明显。沟壑侵蚀的基本特点是侵蚀作用的水流有固定的或者比较固定的河床。沟壑侵蚀不同于面蚀的另一特点是不仅向下侵蚀表土或者层岩,而

6、且向侧向产生侵蚀,并不断地改变沟道的形态。沟壑侵蚀自始至终都是侵蚀与堆积相伴而行,侵蚀作用的同时伴生堆积作用,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和强弱的交替形成沟壑侵蚀的全过程,使沟壑的形态不断变化。沟壑侵蚀加深、加宽沟床并促使沟坡、沟头发生侵蚀作用,侵蚀产生的泥沙由沟道逐步运移到下游河道。2.2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土体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发生位移和土体破坏所产生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重力侵蚀常表现为滑坡、崩塌和泻溜等现象。滑坡对土地的侵蚀破坏性最大,它多发生在沟谷切割深度较大的较陡边坡上,位于原边或峁、梁坡与下面陡坡接界

7、地带。滑坡造成大量土体移动、破碎,改变着沟谷边上部的地形并淤填、堵塞沟道。崩塌的侵蚀作用只是破坏边坡地形及土地,但不导致大的土体位移,仅通过重力作用就地堆积。崩塌产生的基本条件时边坡上部有风化作用或者重力作用所形成的垂直裂隙以及疏松的黄土,有时在地表水流的影响下使其崩塌加速。泻溜侵蚀是黄土沟坡上的片状剥离,它发生在一定岩性的边坡上。泻溜侵蚀主要也是通过剥离土体的自重力作用散落坡下并就地堆积,泻溜的产生一是与岩性有密切关系,二是与季节性干湿冷暖气候变化有关。2.3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具有一定的风力吹扬、破坏

8、土壤或岩石,搬运并再行堆积的作用。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的最北部。风的吹蚀将分步在这些地区的岩性松散、胶结程度很弱的黄土、袭杀,以至岩层侵蚀并搬运、堆积在低地形处,如沟谷、河道内。堆积的风沙以后相继被暂时性洪水或河水冲刷、搬运至黄河内。风力侵蚀破坏原有的土壤和土层上部结构,搬运、再堆积侵蚀的砂及粉土,这一作用是黄土高原北部沙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3土壤侵蚀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情况的影响侵蚀通过多种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产生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