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和诗歌签赏

名句名篇和诗歌签赏

ID:10202046

大小:51.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6-12

名句名篇和诗歌签赏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名句名篇和诗歌签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场回眸名句名篇和古诗签赏【典例回放1】(2008年浙江卷第6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的之痛。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

2、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解析】本题四个选项内容均出自中学语文课本。B项,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传奇的代表作,不是清传奇。【答案】B【评说】命题者常将作家及其代表作和文学体裁结合起来设题考查。另外,对文学体裁的考查有细化的趋势,不仅考查诗、词、曲、赋等大的文体知识,还考查如《楚辞》这样的具体篇章的文学常识。【典例回放2】(2008年北京卷第5题)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4

3、.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李白苏轼欧阳修B.白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C.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欧阳修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解析】第1句中,“司马”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司马”即指白居易。第2句是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课下有注释“陈王”指曹植。第3句中“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指的是辛弃疾,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后,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这一风格。第41句“信史”指的是《史记》,再结合司马迁写《史记》时的情形,可确定“幽愁发愤”指的是司马迁。【答案】B【评说】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一般以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

4、的作家及其代表作为考查对象,考生只要平时对有关课文资料或注释文字稍加留意,应该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典例回放3】(2008年全国卷Ⅰ第13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锦城虽云乐,           

5、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解析】本题所考查内容基本上出自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它再次提醒考生们,在复习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认真对待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每一篇文章。【答案】⑴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评说】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多数考生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分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书写有误,

6、“一字之错”导致丢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那些易误写的字,反复写几遍,强化记忆。【典例回放4】(2008年湖北卷、江西卷第15题)(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①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③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④        ”。(湖北卷)(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是:,。(江西卷)【解析

7、】此题要根据前后的提示填空,内容来源于课本,也在考纲范围之内。【答案】(1)①恐美人之迟暮②朝如青丝暮如雪③老病有孤舟④羡长江之无穷(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评说】规定情境类填空仅提供语境,缺少上句或下句的提示,较单纯的识记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形式提醒考生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吸取营养,消化、梳理、选择和吸收,将这些名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成为自己思维和生命的一部分。【典例回放5】(2008年安徽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

8、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