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

ID:10227029

大小:34.9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6-12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_第1页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_第2页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_第3页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_第4页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江南文人的文物鉴赏及审美情趣近年来,在江南社会生活史的研究中,因士绅富豪导引而煽起的“奢靡之风”,学界多有论及。然而细究之下,所谓的“奢”,其实迥然有别。权贵富商所追求的主要是物质生活的奢华、惬意,而文人学士更注重的是精神生活的闲适、优雅。明代中后期的江南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雅”与“俗”的差别,意在以一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和艺术化的生活情趣,彰显其文才学养,标榜其道德情操,由此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盛行一时的园林、书斋、茶寮,即为江南文人构建其理想生活的主要手段,而其间的文物古玩尤凸显出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一如

2、果说园林、书斋、茶寮为江南文人所倾心的生活样式提供了独特的活动空间,那么贮藏其中的图书及各类文物古玩则是其精神生活具体内容的重要构件。谈论经史子集之书,抚琴啜茗,题诗作跋,玩赏书帖绘画、鼎彝名瓷,可谓江南文人普遍追求的精神享受。为此,明代文献中有关江南文人醉心于古书古玩的记载比比皆是,随手拈出数例,便可见其一斑。松江名士何良俊在京任职时,“郁郁不得志,每喟然叹曰:‘吾有清森阁在东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签,古法帖鼎彝数十种。弃此不居,而仆仆牛马走,不亦愚而可笑乎?’”①吴江隐士史鉴,“家居甚胜,水竹幽茂,亭馆相通”,书斋中收藏颇富,“客至,陈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书画名品,相与鉴

3、赏”②。长洲文士顾国本,“家多蓄古书法帖,性耽山水,尝筑小园于舍旁,颜曰:澹园”;其家“藏书数千卷,率皆秘本。唐宋以来法书名画,充栋插架,以及尊罍彝器,杯盎几案,入其室无一近今物。士大夫之博雅好古者,遂往无虚日”③。常熟名士钱谦益收藏之富尤称江南之最,所筑绛云楼,“房栊窈窕,绮疏青琐。旁龛古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列三代、秦汉鼎彝环璧之属,晋、唐、宋、元以来法书名画。官、哥、定、汝、宣、成之瓷,端溪、灵璧、大理之石,宣德之铜,果园厂之髹器,充物其中”④。钱谦益的从弟钱谦贞也以富于收藏闻名,时人称其“筑室种树,似仲长统;明窗棐几,丹黄校勘,似陆龟蒙;蒲团茗碗,栖心释梵,似白乐天;临池泼

4、墨,淋漓绢素,似米元章;钟鼎彝器,金石翰墨,辨别款式,似赵明诚;而忍辱不较,阖户自守,又似管幼安。于虞山城东搆怀古之堂,愚公之榭,居平栖迟偃仰其中,一觞一咏,移日易月,将以是终身焉”⑤。杭州文士高濂对清秘阁的描述:“左右列以松桂兰竹之属,敷纡缭绕。外则高木修篁,郁然深秀。周列奇石,东设古玉器,西设古鼎尊罍,法书名画。每雨止风收,杖履自随,逍遥容与,咏歌以娱。望之者,识其为世外人也。”非常真切地道出了江南文人的内心追求⑥。以至游宦在外,也往往特辟一室,购藏几件文物,用作政务之余的清赏。如上海士人顾从礼赴京任职,便建有研山斋,“窗明几净,折松枝梅花作供,凿玉河冰烹茗啜之。又新得凫鼎奇古,

5、目所未见。炙内府龙涎香,恍然如在世外,不复知有京华尘土”⑦。沈德符对江南文人嗜好古玩的现象有一段颇为详细的记述: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如吴中吴文恪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延陵则嵇太史应科,云间则朱太史大韶,吾郡项太学锡山、安太学、华户部辈,不吝重赀收购,名播江南。南都则姚太守汝循、胡太史汝嘉,亦称好事。……吾郡项氏,以高价钩之,间及王弇州兄弟,而吴越间浮慕者,皆起而称大赏鉴矣。近年董太史其昌最后起,名亦最重,人以法眼归之,箧笥之藏,为世所艳。山阴朱太常敬循,同时以好古知名,互购相轧。⑧一时风气之盛,超过达官显贵集聚的京城

6、。嘉靖时的归安士人姚翼曾感叹:“余尝观世之贵游公子,往往驰心于金玉珠玑、珊瑚翡翠之好,而竭其力以致之;间或厌苦世俗而稍务为清虚者,则或奇花怪石,或古器图画,终其身淋漓燕嬉于其中而不出。”⑨就江南文人收藏鉴赏的文物种类而言,古版善本图书集典籍、文物于一身,自然极受珍视,其余古玩也按照“文化”含量的高低,被人次第看待。其中,字画、鼎彝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鉴藏此类古董,不仅反映其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显现出趣味的清逸高雅,因而江南文人多痴迷于此⑩。除古籍外,各类文物在江南文人心目的等第大致为:字画、碑帖、青铜器、玉器、瓷器及竹木工艺品。对此,顾起元在记载南京的鉴藏

7、之风时说得颇为明白:赏鉴家以古法书名画真迹为第一,石刻次之,三代之鼎彝尊罍又次之,汉玉杯玦之类又次之,宋之玉器又次之,窑之柴、汝、官、哥、定及明之宣窑、成化窑又次之,永乐窑、嘉靖窑又次之。留都旧有金静虚润,王尚文徽,黄美之琳,罗子文凤,严子寅宾,胡懋礼汝嘉,顾清甫源,姚元白淛,司马西虹泰,朱正伯衣,盛仲交时泰,姚叙卿汝循,何仲雅淳之,或赏鉴,或好事,皆负雋声。黄与胡多书画,罗藏法书、名画、金石遗刻至数千种,何之文王鼎、子父鼎最为名器,它数公亦多所藏。近正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