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

ID:10273193

大小:7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6-14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_第1页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_第2页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_第3页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_第4页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世界茶叶发源于中国。红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文化也由中国传播于世界。早在明代初期中国就有“兰膏红茶”、”酥签红茶”的记载: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武夷山小种红茶(Bohea)海路运往荷兰;1618、1650年又相继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从此,激发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红茶生产、贸易与消费的蓬勃发展,也使红茶成为欧、美、俄最时尚的饮料。1880年我国红茶出口达10.01万吨,创下了旧社会的历史记录。之后走向衰落,到1949年跌至几乎零。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恢复茶叶生产并发展大叶种红碎茶出口,1988年红茶生产增加到

2、10.34万吨,超越了1880年10.01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嘲。但是从1990年起,红茶产销又逐年回落,2003年跌入4.0万吨的新的谷底。因此不少人悲观地说:中国红茶”完了”!近年来,由金骏眉、英红九号、坦洋工夫等引发的内销名优红茶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价格与同等嫩度名优绿茶展开了有趣的竞跑,初步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红茶总产量达到6.85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6%),比2005年增长了43.01%。人们质问:这是“炒作”?还是机会?如何认识和为有效地促进新一轮的红茶产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是每一位茶叶工作者都必需面对的神圣使命。下面,笔者

3、试图从我国红茶数百年发展与兴衰的历史启示,粗浅谈谈个人的见解。1中国红茶数百年兴衰演变的简要回顾纵观中国红茶600多年来的兴衰发展,大体可划分为5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一是1840年以前的“始创与发展阶段”,大约历时500年;二是1840~1880年的“鼎盛辉煌阶段”,历时40年:三是1880~1949年的“走向衰落阶段”,历时69年:四是新中国成立后,即1950~1988年的“振兴发展阶段”,历时38年;五是改革开放后,即1989年至今的”转型升级阶段”,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出口补亏”到市场经济“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深刻变革,已经历时22年,并取得了初步成绩

4、M。1.1第一阶段:创发展阶段(约1340,1840以前)。这是我们祖先利用茶鲜叶创制了红茶产品至发展为重要商品的缓慢发展时期。这阶段的特点:一是红茶生产零星分散,生产规模很小,发展速度慢,技术水平不高,主要由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而成,茶叶外形为条索状,色泽乌黑润泽,故输入欧洲后被称为“BlackTea”。产自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裥木关的正山小种,是这一时期中国红茶的典型代表,也是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小种红茶产品。二是中国红茶生产技术随着红茶贸易的发展而传播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红茶出口市场扩大到西欧、北美和俄国等,中国红茶饮用文化也随之传播到这些国家。这是中国红茶

5、国际化的重要发展时期。三是中国红茶在世界红茶贸易中,几乎独占垄断地位。1678年(康熙十七年)中国红茶输入英国达4370万磅,占英国茶叶输入量的97%以上;1786,1810年间,中国输入美国红茶均在500~540万磅以上,占总输入量的82%~95%。四是茶叶出口口岸主要集中在广州。由于这一阶段的后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所有出口货物主要由广州“一口通商”,以致广州成为中国茶叶最重要精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红茶的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广州运销到世界各国。因此可以说,以红茶为主导的世界茶业,是由中国导发的。没有中国红茶的传播,就没有欧美及其殖民地的红茶世界。1.2第二阶段:鼎盛辉

6、熄阶段(1840-188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受五口通商后红茶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的拉动,茶园面积和茶叶总产与年俱增,不少广东茶商纷纷携巨资到绿茶产区推广“绿茶改制红茶”技术,促进了红茶生产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国红茶生产与贸易最鼎盛的历史时期。虽然英殖民地的红茶开始少量投放欧洲市场,但中国红茶的产量和出口量仍占世界主导地位,年平均出口量仍占世界总额约80%以上。据海关资料显示,1840^1895年间,中国工夫红茶年出口约5万吨,其中1880年出口10.01万吨,比1840年出口量增加6.0倍。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一是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

7、破,国外洋行及其代理机构纷纷到其他口岸设点买卖,红茶出口因此逐步向其他口岸分流:二是出口增长速率和出口总量最大。受红茶出口剧增的拉动,很多绿茶产区纷纷实行“绿改红”,促使红茶产地快速向纵深发展。三是出现了切碎红茶。据史料记载,为迎合欧美市场的需求,这一时期广东鹤山县开始产生大叶工夫红茶并利用工夫红茶再加工成切碎红茶出口。1.3第三阶段:走向衰落阶段(1880-1949)。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中国红茶出口被英殖民地新兴红碎茶所替代,红茶产业逐年走向衰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跌至历史最低谷。红茶产量由过去10万吨以上跌至1949年不足1万吨,出口减少到不足3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