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

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

ID:10370475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_第1页
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_第2页
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发展本质分析与实践路径的构建[摘要]如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追求学校内涵式发展,构建现代学校发展的路径是当前广大中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发展基本概念的梳理、学校发展的理论范式和模型分析揭示学校发展的基本本质与内涵。发展计划SDP模式的构建,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基本路径。中国9/vie  [关键词]学校发展;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本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2095-3437(2017)02-0001-06  学校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学校能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传递与创新文明的人才,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2、。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域,学校自身发展是否具有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律性,如何能够通过干预更好地、更为有效地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是教育研究十分重要的一项议题。中西方学者和实践者从不同视角出发,通过使用多样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为学校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学校”与“学校发展”的概念  (一)“学校”一词的源起与概念界定  自我国古代西周起,中国开始出现了从事教育的机构,但当时并未出现“学校”一词。西周时,学校称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史中,学校曾被称为:庠、序、学、校、塾。在辛亥革命后,民国教育部公布新学

3、制,旧时称为“学堂”的机构一律改称为“学校”,这种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对“学校”一词进行概念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乎任何一篇文章或者专著在谈到学校时,都会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提出自己的定义。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周德昌[1],1992),有的则把学校定义为“国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一定的系统的教育措施,培养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主要场所和机构”(李春秋[2],1993)。无论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旨在实现知识传递、人格塑造和个体社会化功能的社会组织机构)还是从机构属性角度(国家许可建立,从属

4、于中央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正规合法机构)定义学校,其定义的立足点都是将学校视为一个社会组织机构。  (二)“学校发展”概念的梳理  通常,人们似乎倾向于把“发展”等同于“变化”,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简单来说,“变化”的结果是中性的(变化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发展”从结果来看,其产生的影响多是积极的。有些学者认为发展“是事物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转化过程。事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发展中,从简单的位置移动到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化”(许征帆[3],1987)。具体而言,我们认同的发展是指:事物的不可逆性、定向

5、性和规律性的变化。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特性的变化才属于发展过程。功能发挥过程是可逆性的变化,突变过程是不具有�律性的变化,因而都不属于发展过程。发展是有方向性的变化过程,因而具有积累性质,由于发展的结果,事物产生新质和新态(张焕庭[5],1989)。  据此定义,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校发展可以看作是学校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积极成长、变化和进步的过程(陈向阳[5],2009)。学校发展本身包括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可以指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领导团队的发展。从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学校发展可以

6、指学校的硬件与软件的发展。硬件发展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提高、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等,软件发展则主要包括学生与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品牌与形象的树立和扩展、校园文化建设等。从发展的方式来看,学校发展可以归纳为学校规模化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从发展的性质来看,学校发展则可能包括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陈丽[6],2004)。  从上述关于发展的定义以及学校发展的内涵来看,作为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机构,学校似乎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当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永远处在发展过程中。就其属性而言,变化并不都是以线性的方式推进,而发展则应该是线性的。从二者的关系

7、来看,变化不一定带来发展,但发展一定伴随着变化(革)。因而,把握发展的规律和态势对研究和实践而言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学校的发展呢?关于学校的变革与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分析。有学者从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来研究学校的发展(Dalin[7],2002)。有学者从学校与社会的不同关系模式的角度,尝试把学校变革理论分为三种范型:适应与促进理论、冲突与批判理论、互动与共长理论(杨小微[8],2004)。另一种更为普遍和常用的分析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来分析学校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

8、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