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

ID:10376741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_第1页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_第2页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_第3页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_第4页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德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摘要:大学开放德育范式是对以封闭、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传统德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适应现代开放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德育范式。在开放中对话,以对话促大学生道德养成是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核心理念。为此,要以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为视域,从目标体系、主体体系、内容体系、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大力构建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整个体系,并把它作为一

2、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体系。  关键词:对话哲学;大学德育;开放德育范式;体系构建  16720539(2012)05010005    德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范式,德育范式是德育工用以开展德育活动,深思和解决德育理由时所认可的共同信念、传统、理性和策略。德育范式不是固对话哲学视域中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体系构建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德育范式。从全球视野来看,德育范式的转型是一种必定趋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改革开

3、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并没有建立起这样一种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式,主宰学校道德教育运作的仍是基于较为封闭、单一的社会结构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因其忽视现代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道德教育之固有的主体性本质,以及忽视现代社会对自主性和创造精神的呼唤,因而在解释现实的社会道德理由、解决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冲突面前日显苍白,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传递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品格,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1]4。  当今时代是一个洋溢着对话氛围的开放的时代,对话已经或正在成为人们的存活状态。现代大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它打破了象牙塔的藩

4、篱,从神圣的知识殿堂中走出来,从封闭走向开放,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与社会“对话”,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德育也正成为一种与“对话”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开放德育范式是对以封闭、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传统德育范式的转换,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过程中德育向现代化变迁的一次艰难的蜕变,是一种适应现代开放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德育范式。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揭示了当今时代的对话本质和特征,为我们观察、分析和深思大学德育理由提供了新的视域,基于对话哲学的视域构建大学开放德育范式体系成为摆在大学德育工面前一个新颖

5、而现实的课题。  一、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及其道德教育思想  以“我—你”、“之间”和“对话”为核心概念的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对自笛卡尔以降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发生关系的方式。布伯认为这种方式有两种,分别由两个原初词“我—它”与“我—你”[2]1来表达。近代西方主客体二分的世界观是“我一它”关系,“它”(客体)只是“我”(主体)认识、利用的对象[3]9。在这种对立而非交融的关系中,“我”不能发现自身的作用。“我一它”关系不是真正的关系,而“我

6、—你”才是人类应有的真正关系。“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2],当“我”与“你”相遇时,“我”以“我”的真诚和信任迎接“你”,“我”敞开了“我”的全部存在以至本性欢迎“你”,真人在“我—你”关系中得以显现。布伯进一步指出,在“我”与“你”相遇的“狭窄山脊”上,存在一个“之间”的领域。“之间”不可能在“我”之中发现,也不可能在“我”理解的世界的对象性中发现,“而是存乎二者之间,超乎二者之上的实体。在对话的最强烈时刻,那里真正是‘深层对深层的交流’”[4]227。布伯强调“之间”的出发点既不在“我”也不在“他者”,而是在“我”与“你”“之间”,是与

7、以往近代哲学中主体性领域相区别的标志。从某种作用上说,布伯的“关系本体论”哲学也即“对话哲学”,“我—你”“之间”的最好体现就是“对话”。“对话”使你与我既保持各自特点,又使我们联系在一起,却未淹没于整体中而丧失自身。“我—你”相遇是相互沟通的保障,并为“对话”创造了契机。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成为继西方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之后又一异军突起的现代哲学思潮,对20世纪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5]267。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彻底转变了传统哲学探讨道德理由的策略,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布伯从人的对话性本质入手,一语切中教育的时弊,指出

8、:“对于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缺乏方向的自由,而是具有方向与目的的对话”,“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