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

ID:10448098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6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_第1页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_第2页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_第3页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_第4页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鉴古知今,继往开来——“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评述论文..毕业【内容提要】“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大型电视民歌赛事。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其中以民歌居多)也曾经举办过几次全国性的调演、汇演与观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看,此次“大赛”是有史以来对中国西部诸民族民歌最为全面的宣传与检阅;由于民歌的多样性和参赛歌手的民间性,使得本次大赛有许多看点,可以说在全国各类电视歌唱赛事中独树一帜;传统音乐恰似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西部民歌就是这条河流中的重要支流;此次大赛无疑将给民间歌曲,甚

2、至文艺、学术等领域带来难以限量的影响..毕业,对于拯救、挖掘、弘扬祖国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意义。【关键词】西部民歌/电视大赛【正文】引语“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后文简称“大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大型电视民歌赛事。此次比赛有来自西部地区44个民族的1000余名歌手通过初赛、复赛,最后有33个民族的96名(组)歌手进入决赛。通过激烈的角逐,评出金奖12名,银奖18名,铜奖30名,优秀民歌手奖36名。此外,大赛还专门为一些较有影响的民族民间歌种单独设立了5个(即汉族信天游、藏族山歌、蒙古族长

3、调、多民族共有的漫瀚调与花儿)“最佳民歌手表演”单项奖。决赛阶段的全部七场比赛(六场擂台赛和一场颁奖晚会)实况已由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从2004年1月22—28号(初一至初七)的黄金时段播出。此次比赛可谓好评如潮,在音乐学术界和民间文艺界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综观此次比赛,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有众多少数民族身份的歌手参加比赛,这不能不使人忆往追昔,感慨万千。历史回眸: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轨迹。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其中以民歌居多)也曾经举办过几次全国性的调演、汇演与观摩活动:1953年4月1—1

4、4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其中就有包括汉、乌孜别克、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朝鲜、回、苗、彝、侗等10个民族的308名民间艺人参与了27场100多个音乐、舞蹈节目的演出。1964年11月26—12月29日,文化部和中央民委联合在北京举办“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全国共有18个省、市、自治区53个少数民族的700多位代表参加,其间共演出音乐、舞蹈、曲艺、戏剧等节目200多个。1980年9月20日—10月20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其间共有55个少

5、数民族的1900多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演出了109场,上演节目278个,观众约达16万8千多人次①。2001年9月15—2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其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台地区、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民族歌舞团共计37个代表团的3000多名各民族演员上演了42台优秀剧(节)目。天籁之音:返朴归真的原音重现大赛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有史以来对中国西部诸民族民歌最为全面的宣传与检阅,由于民歌的多样性和参赛歌

6、手的民间性,使得本次大赛有许多看点,可以说在全国各类电视歌唱赛事中独树一帜。蒙古族的长调与“呼麦”看点:参赛的传统长调有独唱类的《小黄马》、《孤独的白驼羔》、《圆蹄枣红马》、《都仁杂那》、《察干套海故乡》、《六十棵榆树》,合唱类的《圣主成吉思汗》、《原野》。长调——蒙古语称为“乌尔汀哆”,指蒙古族民间音乐中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长,演唱节奏相对自由、即兴的歌曲,其中亦有“宫廷之歌”的含义②。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具典型意义、最具代表性及专业性的演唱形式,对蒙古族民歌的各个领域,如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

7、乃至器乐曲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此类歌曲通常以赞美草原、夸耀骏马、热爱生活、憧憬幸福为主要表现内容。长调可在多种场合演唱。其演唱具有装饰音极为复杂、同一长音颤动(男性—颚颤音、女性—喉颤音)频繁、“腔多字少”等特点。在曲式结构方面,一般均为上下乐句的段落结构,也有“带有再现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体的联句结构,在草原牧歌中也较为常见。”③此外,《呼麦颂》、《满都拉汗赞》、《阿尔泰颂》、《四座山》、《思念母亲》等蒙古族特有的“独占艺术”形式,也给这个历史悠久的马背民族带来了几多神奇。“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演唱方式。

8、演唱者发出粗犷的固定低音的同时,再唱出清亮、美妙的泛音旋律,从而在一个人的身上形成了奇妙的“二声部”。由于有的民间艺人在演唱的同时还利用马头琴伴奏,从而形成短暂的“三声部”(分别表示对天、地、神的尊敬)。藏族的山歌看点:参赛的传统山歌有《嘉绒山歌》、《放羊小调》、《邦吉美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