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

ID:10526076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_第1页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_第2页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_第3页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_第4页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姚元章张连阳黄显凯【摘要】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实施DCS危重伤员的救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暂时血管阻断或填塞止血30例(83.33%);采用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7例(47.22%);采用快速关闭或暂时关闭体腔16例(44.44%)。31例在初期手术后72小时内进行了确定性手术,最终治愈27例,治愈率75.00%;死亡9例,病死率25.00%。结论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

2、为避免因无能力接受医源性打击并出现“危险三角”,实施DCS;根据资源条件、生理参数、创伤类型及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后加以选择,对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关键词】创伤急救损害控制外科损害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原则在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为危重创伤病人的院内早期救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救治技术。我中心5年来在严重创伤病人院内早期救治中采用了这一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中心共收治严重创伤病

3、人1024例(ISS≥20),实施DCS病人36例,占同期收治病人数3.52%。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3~68岁,平均32.5岁。均为多发伤病人,其中有1个部位损伤AIS≥4分,平均ISS值为32.5分。受伤机制:道路交通伤27例,工程事故伤6例,刀刺伤2例,枪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5分钟~6小时;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平均失血量(1320±260)ml。  2损伤类型和部位  36例病人中,开放性加闭合性损伤25例,占69.44%;闭合性损伤5例,占13.89%;开放性或穿透性损伤6例,占16.67%。头颅损伤

4、12例,胸部损伤22例,腹腔脏器损伤33例;肢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30例;骨盆骨折21例;体表软组织损伤25例。  3DCS实施依据  根据术前伤情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手术的危险性和耐受程度,决定在术前或术中实施DCS,参考下列指标进行选择[1]:(1)高能量损伤,单个部位损伤AIS≥4分;(2)术前心跳呼吸停止并进行过复苏,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3)估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4)存在严重酸中毒(pH<7.3),低体温(T≤35℃),凝血功能障碍(PT>16秒,KPTT>50秒或大于正常值50%);

5、(5)超过3个解剖部位致命损伤,并均需手术处理,Ⅰ期手术处理有困难;(6)出血量>4000ml,术前长时间低血压,估计输血量在10U以上。  4治疗方法    4.1一般处理给予心电、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监测,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经口气管插管,开放深静脉通道;进行确定性治疗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将血压控制在60~80mmHg间。根据“CRASHPLAN”严重创伤检诊程序进行初步评估,开通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快速进行64排CT检查及术前准备后病人直接送手术室,各种检查结果直接报手术室。  4.2DCS方法除采取常规

6、脏器切除及骨折外固定外,还需要:(1)控制出血:包括大纱布块填塞压迫止血、血管结扎、血管腔内气囊压迫暂时性血管阻断;(2)控制污染: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3)应用三升袋及硅胶补片暂时关闭胸腹腔。  4.3术后治疗术后进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进行器官功能维护,恢复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复温,纠正凝血机制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成活病人在病情平稳后,于术后48~72小时内再次进行确定性手术处理。  结果  本组36例中,采用暂时血管阻断或填塞止血30例,占83.33%;采用肠破裂修补、外

7、置及造口术17例,占47.22%;采用快速关闭或暂时关闭体腔(胸、腹腔)16例,占44.44%。31例在初期手术后72小时内进行了二次确定性手术,最终治愈27例,治愈率75.00%;死亡9例,病死率25.00%,其中3例在术中因伤情危重死亡,2例因凝血功能障碍、大出血死于术后48小时内,另4例手术3天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  讨论  1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救治中实施DCS的重要性  严重创伤后对全身各系统功能产生严重的损害,对生命构成巨大威胁。在创伤后早期(黄金一小时)立即有效地处理各种致死伤部,维持机体的内环境

8、稳定,使病人安全度过创伤的急性反应期,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2]。DCS包括3个不同的阶段:首先采用快速临时的措施控制出血与污染,随后快速关闭胸、腹腔;其次在ICU进行致死性三联征的进一步纠正;最后进行有计划的再次手术给予损伤脏器以确定性的修复。在严重创伤病人生理功能近耗竭的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