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

ID:10544521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_第1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_第2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_第3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的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和在校生数量剧增,高校辅导员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现行辅导员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辅导员面临职业枯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枯竭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队伍建设

2、;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也称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往往伴随职业者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包括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常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由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关怀他人。职业枯竭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职业枯竭现象就产生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的表现  高校辅导员就整体而言积极向上、自信健康,为高校

3、的人才培养和安全稳定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呈现出不稳定的现象,人员流失现象较严重,一些在职的辅导员工作状态已经表现出自我效能感不足的职业倦怠特征:  1.情绪衰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职业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处于情绪衰竭的辅导员常常表现出疲劳感,即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常感到焦虑、紧张、孤独、情感压抑。由于情绪衰竭常伴有紧张感、挫折感的发生,所以辅导员会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无法致力于工作,从而缺乏活力和工作热情,并对生活和前景感到冷漠、悲观。  2.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为物,辅导员对待学生或同事倾向于冷漠,减少接

4、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工作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对待,对学生产生麻木、冷淡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落。个人成就感低落指辅导员倾向于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下降。感觉到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辅导员工作的驱动力,最终导致工作能力衰退,丧失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很少把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的理想职业。  二、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枯竭的原因  1.工作的持续不变性造成对

5、工作的新鲜度、好奇心、探索欲减低。高校辅导员刚进入职业队伍时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最初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渐渐褪色、趋于平淡,意识到理想并不等于现实,致使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降低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减弱了。职业心理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效率也逐渐降低。  2.工作内容多,持续承受压力,对于职业的兴趣下降。辅导员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干部,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承担了各种各样的职责。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身兼数职。“千条线一根针”,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随着学生数量的增

6、加,现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越来越高。辅导员在繁重的事务下往往超负荷运转。而学生工作具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特点,随时都有事情发生,随处都有事务关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  3.社会认可度与辅导员真正付出的差距。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和个人信心的树立依靠社会认可度,但往往辅导员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不一致。高校同龄教师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并不断提高学历,而辅导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进行日常处理工作外,还要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交心谈心,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与个人需要的不满足及其与其他任课教师横向比较的心理差距,使辅导员队伍产生心理失衡。 

7、 4.辅导员个体素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一些带着较高目标标和期望、满怀热情进入职业领域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的成就动机一般比较高,一部分辅导员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职业倦怠的产生。工作压力越高,则工作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程度也越高。  三、高校辅导员预防职业枯竭的措施  1.培养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se

8、lfefficacy),由著名行为学习与社会认知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