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

ID:10559490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_第1页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_第2页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_第3页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_第4页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研究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注重企业文化环境的营造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企业理论在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时,忽视了各种治理因素对公司绩效的中间变量的影响,无法分析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基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假设: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冲突,经理人员在制定战略时,总是试图通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提升公司的长期经济价值,战略管理领域在研究企业绩效时更多关注的是企业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战略选择及其实施效果。因而,很少考虑公司治理因素、管理者的行为动机对战略及其绩效的影响

2、。事实上,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经营者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企业管理理论却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战略既定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战略的执行与控制,而忽视了其它因素。因此,有必要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公司管理和企业绩效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寻找中间变量,从公司治理的层面,对公司战略以及其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究,以增强战略管理的有效性。一、对企业本质的再认识在研究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企业绩效时,有必要深入分析企业本质的内核,这有助于明晰公司治理

3、和公司管理、战略管理与绩效等问题。(一)新古典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企业被看作是单一的代理人,被视为一个黑匣子。在这样的企业中,管理者就是所有者,拥有产品和要素的市场供求以及各种要素边际产出的完全信息,他们关注的只是要素的投入和产出。尽管这种简化在很多时候可以为我们理解企业提供一定的方便,但却忽略了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企业的生产结构和利益结构。(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Berle和Means(1932)认为,公司控制权与财产所有权分离,经理在股权极为分散的情况下掌握了企业的实质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观察成本的存在,经理人员

4、的行为不能被所有者完全地、直接地观察,因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科斯(coase,1937)则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契约的组合,是市场里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组织,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并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Alchian、Jensen和eckling(1976)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合约关系,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不管是否存在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意义上的团队生产,所有这些契约都存在代理成本和监督问题。Grossman和Hart(1986)提出有成本的契约理论则强调控制权的一方在购入剩余权利的同时,另一方必然

5、失去这些权利,一体化有助于减轻对机会主义行为和扭曲性行为的激励,但并不能消除这些激励。3 son(1988)在人的有限理性和存在机会主义假定的前提下,从交易发生率、交易非确定性的程度和种类以及资产专用性的条件等三个维度来解释交易,并认为特定的交易要以特定的规则结构来进行组织,以节约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在对生产函数企业理论修正和拓展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知识积累和生产能力提升等更为重要、更为本质的东西。(三)管理学的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重点包括竞争优势、企业边界、企业存在及内部组织,最早可溯源至亚当

6、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马歇尔(1925)提出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并指出这种分工直接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相关。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这又需要产生全新的内部专门职能来对原有的和新的专业职能进行协调与整合。Prahalad和Hammer(1990)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的绩效源于培育、开发、扩散、整合、发挥和更新企业特有的、难以模拟的资源、能力与知识。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性质和边界,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租金或超额利润,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力理论

7、虽然撇开经济关系来认识企业的本质有失偏颇,但它从管理的角度,侧重于从资源和能力等生产力的方面来分析企业的本质又有其合理的一面。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与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市场不同,企业作为一组契约的联结点,依赖特定的权威,运用自身的能力,对各种资源进行二次配置,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配置资源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正基于此,在研究公司治理与绩效相关性时,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之间关系才得到真正的重视。二、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联结点: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手

8、段,在国际上的研究已日渐成熟。1我国的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司治理不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以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双层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