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

ID:1056986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_第1页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_第2页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_第3页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_第4页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近年来,枣庄市中医医院儿科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8个月~5岁,平均3.4岁,<5岁9例,5岁3例。患儿符合2005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有结膜、口腔黏膜充血、口唇皲裂及发热史。其中高于40℃的4例,平均热程9.5d,大多呈稽留热;有皮疹8例;手足硬性水肿9例;恢复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9例;入院时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多为单侧;肛周脱皮8例,1例腹痛;白细胞升高8例;血小板升高7例。�1.2方法本组病例一旦确诊,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均用丙种球蛋白

2、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2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从开始用药至体温正常,1~2d内为9例,2例在3d内体温降至正常,除1例急性期有冠状动脉病变外,其余无一例冠脉受累。�3护理�3.1心理护理6该病病情较复杂,入院时往往诊断不明,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易怀疑是白血病,家属非常紧张。随着典型症状的出现,诊断逐渐明确,但家长因该病会引起患儿的心血管病及可能猝死而产生恐慌心理,这种情绪会影响患儿,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针对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状态,安慰家长,告知其冠状动脉病变虽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能治愈的,同时鼓励家长及患儿配合定期做心电图、超声

3、心动图检查。给予患儿更多关心与体贴,使其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3.2高热护理发热是此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热程近2~3周,需1~2h测1次体温,以后每4h测1次,降至正常后改为2次/d并记录,为确保测温准确,对婴儿用直肠测温,力求使体温控制在39℃以下,一般先用物理降温,无效者可服用泰诺退热糖浆,0.3ml/(kg•次),24h不宜超过6次。退热期间患儿出汗较多,嘱患儿多饮水,及时更换内衣,预防着凉。保持室温在20℃~22℃,湿度为50%~60%,通风2~3次/d,保持空气新鲜。�3.3口腔黏膜的观察及护理6患儿口腔黏膜一般呈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舌面小

4、溃疡。临床使用3%硼酸溶液每天漱口2次,操作时注意不使发生出血和疼痛为宜,以免患儿恐惧,拒绝护理。在进食前后帮助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使创面愈合。口唇皲裂用消毒石蜡油涂擦,防止皲裂引起出血和疼痛,一般不主张用龙胆紫或锡类散涂擦,这类有色素的药品附着于创面,会影响创面的观察,且有异味,常遭患儿拒绝,可降低患儿食欲。�3.4心血管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冠状动脉的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的症状,又可致死亡,常发生于热程超过2周的患儿,因此,应密切监测心率,每4h测心率1次。发现心音低钝或收缩期杂音或心率增快时,应高度警惕有无心脏损害,必要时进一步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住院过程中

5、,除密切观察病情外,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静脉应用能量合剂治疗。�3.5皮肤、淋巴结的观察及护理8例患儿全身散发红色斑丘疹,均无痒感,且不形成疱疹和结痂,在1周内都逐渐自行消退,应用抗生素和阿司匹林后,也未见药疹。5例患儿指或趾端有红肿,红肿消退后开始出现片状脱屑,同时伴有肛周脱皮。在出现脱屑时,反复告诫患儿及家长不要搔抓,以免损伤皮肤的完整性,应让受损皮肤自行脱落。并嘱家长在患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外涂百多邦软膏,防治皮肤感染。�3.6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本病患儿均有血小板增高,血液呈6高凝状态,合成血栓素A增多,血小板易于凝聚,形成血栓。阿司匹林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且

6、可抑制血栓素A和前列环素合成,故有防止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的作用。为了防止川崎病并发心肌梗死,临床上均应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2~6个月,以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防止血液高凝形成血栓。本组患儿在确诊后即使用这类药物,在急性发热期剂量为每天30~40mg/kg,分3~4次服用。热退后改为每天3~5mg/kg,1次服用,直至体温正常。急性期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趋于正常的时间为1~2个月。有冠状动脉扩张者,阿司匹林服药期应适当延长,一般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时间为2~5个月[2]。丙种球蛋白对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使外周血T细胞亚群增多,被活化的CD4减少,从而减少IgG合成;并能封闭血

7、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FC受体,从而阻断血管内皮免疫性炎症反应,故可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早期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h输入,连续用5d。丙种球蛋白为血制品,易污染,输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输注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最初30min内应缓慢滴注,以0.6~1.2ml/min为宜。若无不适,增至2~4ml/min,并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适当减慢滴速或暂停,及时处理。阿司匹林除有抗凝作用外,在大量或长期服用时则可引起不良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