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

ID:10585381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_第1页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_第2页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_第3页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_第4页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进展【关键词】降钙素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应用【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33-02尽管围产期和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日趋完善,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很高,形式依然不容乐观。多年来,各国临床医师一直在为寻找有效、准确的诊断方法而努力,在诸如血液、组织液、尿液、粪便、分泌物及脑脊液等标本中培养出病原体,是目前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这种方法虽然准确可靠,但耗时较久,不利于治疗方案的早期制定。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感染监测指标,对新生儿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各有差异。近年来

2、,研究表明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体内具有非常高的浓度,经合理使用抗生素后,PCT的值明显下降[1]。新生儿PCT的正常值在出生后1~2d达到高峰水平,与CRP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在诊断新生儿脓毒血症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现就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PCT概述8血清降钙素原是由来自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编码的。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A,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水解成PCT氨基酸多

3、肽(aminoPCT)、32个氨基酸的降钙素(CT)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CT:CCP-1)[2]。PCT与降钙素都有一个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是降钙素前肽的一种,在体内外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正常人体内,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无激素活性,经酶切作用,在体内由降钙素前肽转变成降钙素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当有全身炎症反应或严重感染时,PCT在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可快速大量合成,除由甲状腺少量合成外,大部分由其他器官产生。PCT水平可在感染早期的2~6小时之内快速升高,故可作为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8到目前为止,PCT的生物学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血清

4、PCT升高可能的生物学机制为:靶细胞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等在脂多糖(LPS)各种败血症相关因子作用下应激分泌PCT,这种应激分泌超过细胞后转录过程(由降钙素前肽经水解酶作用为PCT氨基酸多肽、降钙素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或后转换过程缺少降解降钙素前体所必需的水解酶,从而导致体内的血清PCT水平成倍增长。PCT的半衰期为20~24小时,血液中PCT的值取决于其新合成的速度和在血浆中衰减速度之间的动态平衡。通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所有PCT是被降解的,而不是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在健康人血液中PCT<0.01ng/mL,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然而在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时,PCT水平可

5、升高到20-200ng/mL,且与脓毒症的感染严重程度相关[3]。但是在非感染性疾病状态下,PCT水平并无明显升高。2.新生儿PCT变化特点在新生儿早期,尤其是出生后2天之内,各类实验室检查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这些正常值不同于以后的各个时期,例如胆红素、血氧分压、谷草转氨酶、血红蛋白、激素、中性粒细胞及细胞因子等,都会随着时间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是由于胎儿出生后或在围产期对宫外环境的不适应,从而造成了某些物质的激活或抑制,肌酸激酶和促甲状腺激素便属于此类物质。其它一些物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胎盘经脐带带入新生儿体内,造成了较明显的一过性变化,例如免疫球蛋白G等。8基于上述原因,国

6、外学者Assumma等[4]对新生儿PCT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取分娩时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24小时及48小时的静脉血,对血液中PCT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随着出生后时间延长,新生儿体内PCT含量逐渐升高,于24小时后达到高峰值,说明新生儿出生后可自身生理性合成PCT。但大多数研究并未涉及产妇及围生期因素对健康新生儿PCT水平是否有影响,而且相关报道中血浆PCT正常值范围较为广泛,仅作为判定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是否发生感染的指标之一。在新生儿正式喂养之后,由于胃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故PCT出现一过性异常升高,往往在出生后几周内恢复正常水平。细菌感染的模型结果显示,血液循环

7、内PCT水平异常升高不能诱发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而给大鼠体内注入过量的细胞因子可诱导PCT水平持续性异常升高。由此可见,PCT可能是一种可以放大的次级炎症介质,而不是这些炎症反应的启动者,故有理由解释PCT在生后24小时才到高峰的现象。3.PCT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检测PCT的水平可以得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原是细菌还是病毒、外科手术后或器官移植术后是否出现术后细菌感染、肿瘤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肿瘤细胞分解还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