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

ID:10631115

大小:4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07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_第1页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_第2页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_第3页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_第4页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I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文化认同是各种认同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方面,经常随着各种认同变迁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它是各个认同变迁的最直接反映.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认同在国家,民族,历史等认同变迁的作用下,和现代科技及时代精神的冲击下发生不断变化,引导华乐创作风格发生变迁.当今,马来西亚的三大相对均衡的民族结构:马来族,华族,巫族,以及马来西亚对华人实行的包容政策,即国家宪法保障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权利,使得这个国家的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2、认同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和多元文化环境下,有传承自己传统文化的可能性.同时,马来西亚华人的包容性在文化认同方面得以充分表现,其文化认同随着他们国家身份认同和民族身份认同发生着变迁.从对传统地缘性的眷顾和认同到对整个华族共性音乐文化的追求,再到对马来西亚本土华族音乐文化的创作及其使之专业化,个性化,马来西亚华人的传统音乐文化随之经历了传播,融合,创新的历程.在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中,尤其能体现出华人文化认同变化的影响.l文>王静怡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乐——以传统为根基寻找共性马来西亚的华乐兴起于20世纪6o年代前后,缘于

3、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转变下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认同的转变.新一代华人对原来相互不能理解的各个地缘性传统音乐文化不满足,不认可,社团的地方性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年轻人的冷落.而这一时期,中国内地出现了风靡一时的新的民乐形式——民族器乐合奏,这种融汇了中国各地方性音乐精华,具有中华共性的音乐形式立即在马来西亚新一代华人中受到广泛欢迎并被接受.为了迎合青年一代华人的文化认同观念,会馆社团纷纷成立青年部,在其下建立了华乐团.例如吉隆坡快乐青年会华乐团,马六甲晋江会馆青年部华乐团等等.同时,华文学校积极组织华乐团,并成为华乐发展的主要基础力量.例如,较早成立华乐团的

4、马六甲培风中学华乐团等.这一新式音乐活动都出现在各社团青年部和华文学校中,说明这一音乐形式是适应了马来西亚当时新一代华人共性文化认同而兴起的.同时,马来西亚华乐的建立和发展并没有脱离开华人传统音乐文化,马来西亚大多44l昔曝研究2008年1月第1期数的华乐团是在地方性传统音乐活动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1958年成立的快乐青年会华乐团的前身是福建南音演奏小组,由庄荣福先生改革为新兴华乐队;1960年成立的吉打州德教会济阳阁音乐组原来是潮州音乐班底,在吕书成先生改革下形成新型华乐队.青年们学习华族器乐的老师都是原来地方性音乐组里的老成员,如吉打州

5、德教会济阳阁华乐团创立初期受潮州音乐的影响很大,受到当地潮乐界前辈如钟荣宗,王松坤,李映辉等诸位先生的大力帮助.因此,这时的马来西亚华乐队无论是编制还是乐曲的选用上都具有相当浓郁的地方性特色.正如马来西亚华乐老前辈吉打州德教会济阳阁华乐团创始人吕书成先生所回忆:"开始时演奏的曲子潮州音乐味道很浓,后来通过演奏新创作的曲目和改编更多各地的民族音乐曲子,改变乐器配置,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慢慢完全转变成华乐队,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乐队基本上改变了潮州音乐的风格,成为了一支华乐队."这时期的华乐创作以编曲为主.起初,各会馆华乐队的编曲者都是通

6、过听广播和唱片,记录下中国内地的新民乐作品,给华乐团学习和演奏.然后,他们开始采用中国民乐合奏的基本创作方法,就地取材开始对自己的地方音乐加以改编.吕书成先生就是马来西亚较早在当时中国的新民乐唱片影响下,尝试一种各派系华人都能接受的统一的音乐——中国新民乐.他的很多作品体现了马来西亚华乐最初的风格特色,主要创作作品有:《大众的歌》(歌曲与合奏曲),《晨光无限好》,《幸福生活靠双手》(歌曲与合奏曲),《喜迎春》,《新春好》(歌曲与合奏曲),《晚会颂》,根据中国吕书章的作品改编的《欢迎!欢迎!》.不难看出,这些作品无论在音乐素材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深受

7、20世纪50,60年代甲国民尔笛癸作而还有马六甲潮先生是该乐队的领却在潮州会馆里领不讲究地缘差别的曲上却受到了潮州排演的很多作品都如《绣荷包》,《将军可见,华人共JI在华人传统音乐的共性体现于对中匡作手法的运用上,j共性民族认同为基结果.早期的——以本:具有二百多年人,很早就对这块1人的忍耐,包容精;中体现得更为鲜明以发展.在马来西.奉多种神灵,有观.君,关公,还有很多迎任何种族的人前:人独有的拿督公信一合当地生活自创合特色的民间信仰1983年,马来来西亚政府递交了元化和本土化的文政府一改以前马j策,宣扬多元民族jf为马来西亚的一个①根据200

8、2年lO访谈录策的积极响应者,华人文化认同本土化的呼声渐渐高涨,华乐创作的本土化意识加强,对马来西亚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体现本土文化特色成为华乐创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