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ID:10632928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第1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第2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第3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第4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有广阔的求职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并重,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主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机制、素养教育、就业指导等几方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培养模式  一、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2004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从当前形势发展看,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并重,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职业院校内涵改革的重中之重。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阶段。高职教育已撑起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

3、量。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大量的岗位缺人干与大量的毕业生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并存。这直接反映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对市场需求、对高教大众化带来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如果这种形势不能及时得到扭转,势必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同步,社会对高职教育了解尚不多等环境因素有关,更与高职教育自身的不足有关。现实状况是,相当一部分高

4、职高专院校尽管想办好高职教育,但在具体工作上却存在着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急需,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就业信息通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正是督促高职院校切实转变观念,走向市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其鲜明的应用性特色,增强社会认可度。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将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教育无论从其自身定位还是现实状况,都不应与普通

5、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如果用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标准来办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毕业生面临的只能是“既无升学竞争力”、“又无就业优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有优势直接进人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高职教育的“半壁江山”,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定位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观念还未能把办学定位到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在转变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型倾向,在学校发展方向上仍有盲目攀高升格倾向,这显然是与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不符的,

6、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是强调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广大高职毕业生的强烈愿望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收人多数处于中低收人水平,这些家庭更关心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以缓解家庭经济负担,这是学生及家长最根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高职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及时踏上工作岗位,而要求“专升本”继续上学深造的仅占5%~6%,就业(或创业)愿望的强烈与其家庭环境密切有关[1]。就业乃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

7、社会的稳定。近年来,虽然高职生的就业率在逐年升高,在很多发达地区,达到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的就业率,但如果从全国来看,高职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不论是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仍然不如本科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高职毕业生的共同意愿。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应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切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

8、针,并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跟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与当地经济建设有着更为直接和紧密的关系,因而,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设置专业的框框,按照社会市场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考虑设置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否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不仅是能否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