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ID:10665427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_第1页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_第2页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_第3页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_第4页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摘要在当前娱乐化大潮的影响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点”,把严肃的反腐败报道加以“软化”,即用娱乐化方式进行报道。这是一种畸形的舆论监督取向,将对媒体自身、社会公众、乃至贪官的名誉权等都造成不良影响。故此,本文最后提出,应对传媒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关键词反腐报道娱乐化舆论监督价值取向    Abstractsomemediareportedthesolemntopiclikeanti-corruption,bythe.Thisdeformedtrendnotonlydamagedthemedia’sreveren

2、ce,butalsoblurredthesightofpeople.Thephenomenonobviouslyrunsintheoppositedirectionoftheoriginalintentionofournation.Finally,thispaperreorientstheroleofneedia:tool-senseandvalue-senseshouldbeunified.  Keyentsupervisionvalue-choice    反腐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娱乐化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点”,把这些严肃的

3、反腐败报道加以“软化”即用娱乐化方式进行报道,使读者越来越感觉到大众娱乐倾向在逐渐向严肃的舆论监督报道靠拢。经过这种软化的监督报道,呈现受众面前的已不再是严肃的,不再具有威慑和警示作用。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畸形的舆论监督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所进行的报道往往伴随着新闻失实,使得媒体本身的这种监督作用丧失以外,对媒体的公信力、受害人的人格尊严也是一种伤害,严重背离了舆论监督应有的社会效应。    一、反腐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1.反腐报道突出“桃色新闻”  在一些腐败案件中,不少贪官一方面招权纳贿;另一方面大搞权色交易。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点”,把贪官们的所谓“桃色

4、新闻”进行娱乐化报道甚至夸大或编造也就大行其道了。  2.主题思想粗俗肤浅  受当前娱乐化大潮的影响,部分媒体和记者不愿意分析腐败案件的具体案情和原因,总是肤浅地死盯着腐败分子的“情妇”、“私生子”不放,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于这些腐化堕落的丑事。  3.“软包装”下的硬新闻  新闻有“硬新闻”和“软新闻”之分。舆论监督类新闻理应属于硬新闻,在制作方法上也要严肃认真。  但当前形势下有的媒体为了追求趣味低下的“卖点”,不惜牺牲舆论监督的严肃性,一味地对此类新闻“软包装化”,即用娱乐化的编排手段进行报道。2000年6月11日,《法制日报·世风一瞥》栏,刊发了一位作者的文章

5、《赖昌星“红楼”迷局》。原文本是揭露批判,南京有两家报纸于6月19日从网上下载,转刊了这篇文章,一家给它安上了“远华案‘红楼’暗藏佳丽”的标题,仅是摘取文中关于“红楼”藏着从江浙一带选出来的40多名风尘佳丽的名字。另一家既不署作者名,又不注明来源,一字不动地加以转发,但是编者给它换了题目,主标题用大号粗黑体,为“豪宅暗藏着数十风尘女子”,还加了一个肩题:“远华案主犯赖昌星‘红楼’揭秘”。海南某报刊发这篇文章时也将标题改作:肩题“远华案‘红楼’揭迷”;主标题“赖昌星豪宅暗藏着十佳丽。”如此摘引和标题制作突显的是传播者猎艳、猎奇的趣味,迎合着低俗的阅读趣味。    二、

6、反腐报道娱乐化原因的三维分析    反腐报道出现娱乐化倾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新闻的整个传播过程中来看,新闻媒体、新闻记者、社会受众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本文着重选取这三个因素对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1.新闻媒体:商业化环境中的新闻报道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把舆论监督这样的严肃话题加以娱乐化也就有可能成为部分媒体经营者的选择。当娱乐化与文化工业相结合,文化生产与经济利润相一致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已被市场所改写,曾被重视的新闻观念被扔进市场的熔炉里重新烧铸出来的是经媒体策划的、有可能畅销的新闻商品。只要具有娱乐因子,芝麻大小的事也可以

7、炒得沸沸扬扬。部分媒体中的这股娱乐化潮流,既带有转型时期媒介市场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又带有媒介发展脱离社会的畸形特征,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必须引起新闻界的足够重视。  2.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的缺失  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很高的思想层次上去描绘生活的真实面貌,去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去呼唤社会的良知,从而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舆论监督这类新闻报道,关系到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信任,更应该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重要的使命。  此外,良好的调查研究和文字驾驭能力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纵观这些反腐败报道,从尚军“以色谋权”事件到《红唇咒吻》的出炉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