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

ID:1068053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_第1页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_第2页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_第3页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_第4页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民意与公民社会建设  【摘要】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民社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互联网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他们关注社会、参与政治的有力工具。

2、网络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并催生了强大的网络民意。基于个体与政府之间平等对话条件下产生的网络民意,是对现实的观照,暗含着公民社会的基本精神,不仅对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构建公民社会提供了重要途径。  网络民意的发展与特点  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已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和广大网民表达利益诉求、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但实际上,网络民意真正产生并发挥出巨大作用,时间并不长。  1994年,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从而使

3、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自此,中国被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当时使用互联网的功能和范围都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数据,并未彰显出多大的社会交往价值。之后,随着互联网进入普通公众生活,较早接触网络的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在线交流,讨论一些现实话题,“公共领域”日渐成型,网络民意得以萌生。2003年是网络民意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SARS成为网络应用的催化剂,之后震惊全国的“孙志刚事件”,使网络舆论以全新的形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成为公共话语,网络民意由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

4、7年被称为网络公民崛起元年。厦门PX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华南虎照事件等,以一种连续冲击的方式,屡屡震撼大众。2008年,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等激发了全民的参与热情,庞大的网民队伍中开始涌现出一批先锋群体,他们通过博客、微博等进行议题设置,深刻介入重大公共事件,以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网络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承担起现代公民的责任。网络民意最终从幕后走到台前,完成了从非主流到主流的嬗变。  中国网络民意产生迄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纵深发展,渐次递进。首先,互联网上的民意聚集,依次呈现出不同需求,从娱乐八卦、游戏交友

5、、买卖交易、衣食住行,进而形成了政治上的诉求。与其相应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除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商业模式外,论坛、个人博客、社交圈群等在网络舆论方面日益显示出独特价值,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与商业层面。其次,网络的作用一开始并未被大众所认识。例如,早在2003年民间人士就创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但当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当前,随着我国网民群体的扩大,尤其是基层网民的逐渐增加,反映基层民众的呼声受到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关注和传播,最终汇聚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摘要】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

6、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民社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互联网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他们关注社会、参与政治的有力工具。网络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并催生了强大的网络

7、民意。基于个体与政府之间平等对话条件下产生的网络民意,是对现实的观照,暗含着公民社会的基本精神,不仅对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构建公民社会提供了重要途径。  网络民意的发展与特点  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已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和广大网民表达利益诉求、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但实际上,网络民意真正产生并发挥出巨大作用,时间并不长。  1994年,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从而使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自此,中国被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

8、的国家。当时使用互联网的功能和范围都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数据,并未彰显出多大的社会交往价值。之后,随着互联网进入普通公众生活,较早接触网络的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在线交流,讨论一些现实话题,“公共领域”日渐成型,网络民意得以萌生。200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