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1)

ID:10735338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1)_第1页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1)_第2页
资源描述: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1)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客观地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不尽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笔者就这一现象从理论到现实展开分析,指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有效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在借鉴国外货币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市场政策工具    随着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的提高和财政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效应的递减以及“挤出效应”的出现,我国财政政策正逐步的退出历史舞台,转由货币政策单独承担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

2、历史任务。为此,深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如果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现代货币政策的理论起点,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就凯恩斯本人而言,他比较偏爱财政政策,在《通论》中,凯恩斯指出:“就我自己而言,我现在有些怀疑,仅仅由货币政策操纵利率到底有多大成绩。国家可以向远处看,从社会福利着眼,计算资本边际效率,故我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由此看出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高度重视。货币学派是以凯恩斯学派的对立面出现的,其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认为,货币政策有三个作用,就其实

3、质说是一个稳定经济的作用。由此可见,货币学派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看法比早期的凯恩斯学派要积极。  在我国,真正的货币政策实践距今只有20年左右时间。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言,西安交通大学的崔建军教授曾进行归纳,认为我国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持肯定态度,以南京大学的范从来教授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戴根有研究员为代表,认为即使是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对货币政策作用估计偏低甚至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黄达教授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谢平研究员。黄达认为:“实践证明,过分估高其(指货币政策,笔者注)效能,不是实现

4、不了设想的目标,就是在强力贯彻实施中带来很大的副作用”。谢平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持完全否定态度。他指出:“面对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能否像抑制通货膨胀那样迅速有效呢?答案是否定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即治理通货膨胀得力而治理通货紧缩乏力。主要代表人物是对外贸易大学的吴军教授和吉林大学的刘金全教授。但中外经济学界几乎都承认,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特指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产出等真实经济变量。进一步的说,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应该是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而言,货币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而行事”,因而其有效性要看其反周期作用的大小及熨平周期的程度,即在经济运行的

5、过热时期抑制需求,平抑物价的作用大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刺激需求,防止通货紧缩作用的大小。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金融运行及宏观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又有金融体系本身存在的不协调因素,本文从三个具体的方面来分析。  (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制约  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一个关键路径即货币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是货币政策传导的载体,完善和发达的货币市场不仅可以高速配置短期资金来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迅速而广泛地传递货币政策信息,将货币政策效应扩散到整个宏

6、观经济中去。然而,我国目前货币市场的发达程度较之国外发达的货币市场距离很大,而且本身也存在着内在体系发展失衡的缺陷,使货币政策的传导缺乏一个高效传导场,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主要表现有:货币市场的缓慢发展使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缺乏市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使得利率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严重割裂现象,使得货币政策无法在两个市场之间有效传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