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

ID:10740160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_第1页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_第2页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_第3页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论文刘屹林,王利民,宋跃明【摘要】[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共治疗11例颈胸段病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1.5岁。病变类型:创伤、肿瘤和结核各4、6和1例。病变节段:T3、C7~T1和T1、2各1例,C7和C6~T1各2例,4例T1。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freell,引流2d后自愈。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

2、好。[结论]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满足颈胸段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应注意避免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损伤。【关键词】外科入路;颈胸段;手术治疗颈胸段脊柱〔1〕通常是指C7~T3椎节,位于颈椎前凸和胸椎后凸的移行处,其前路解剖复杂,手术入路难。作者在40例尸体标本上进行了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另文发表),在此基础上,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对11例颈胸段患者采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简单易行,无重要结构的损伤,能

3、充分显露颈胸段脊柱,治疗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5.6岁,病程10d~2年。病变节段:T3、C7~T1和T1、2各1例,C7和C6~T1各2例,4例T1。病因:创伤4例,浆细胞瘤、结核、纤维脂肪血管瘤、肺癌转移、动脉瘤样骨囊肿、食管癌转移和不明原发病灶均1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不全瘫7例,4例有神经根性症状。1.2手术方法仰卧位,肩部垫高,面部偏向右侧,颈部

4、取左侧切口(图1),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达胸骨切迹上方垂直向下至胸骨角下方平对第2、3肋间隙(图2)。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并切断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锁骨间韧带。显露胸骨,钝性剥离胸骨后方组织,沿胸骨中线劈开胸骨至胸骨角下方2cm,再横断已锯开的两半侧胸骨(图2),用开胸器牵开后将甲状腺、气管及食管拉向右侧,颈动脉鞘牵向左侧,可显露出颈胸段脊柱。图1手术切口(略)图2劈开胸骨(略)C型臂X线定位病变椎体,彻底切除肿瘤病灶、部分或次全切骨折椎体(单纯肿瘤切除、T1部分切除、C7和T1部分切除、

5、T1、2椎体次全切、T3椎体次全切、C7~T1部分切除和C7椎体次全切各1例,C7椎体次全切4例,T1椎体次全切3例),作椎体前方减压,用自体长方形带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或钛网中加同种异体骨作椎间融合(自体髂骨移植8例,钛网及异体骨移植2例),9例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其余2例,1例仅作肿瘤切除,另1例为单纯植骨椎间融合。胸骨后放置血浆引流管1根,劈开的胸骨用胸骨缝线固定。2结果本组11例,手术出血量200~1000ml,平均600ml,时间为2~5h。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第2d出现乳糜

6、漏约50ml,引流2d后自愈。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恢复。所有患者随访10~56个月,1例T1浆细胞瘤患者术后4年死于肺部感染。1例T3椎体转移癌(原发灶不明)患者术后16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及全身衰竭死亡。植骨块均获骨性融合。劈开的胸骨均愈合,无疼痛等并发症。颈胸椎间生理弧度恢复,无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图3)。术后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患者疼痛缓解(72.7%),3例患者疼痛减轻(27.3%)。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3讨论3.1颈胸段脊柱疾病的外科处理颈胸段脊柱的病

7、变并不少见,且主要累及脊髓的前方,造成前方椎体的破坏、脊椎的后突和脊髓的受压,因此颈胸段疾患常需要采用前入路切除病变及重建脊椎的稳定性〔1~7〕。但脊柱颈胸段是一个重要结构汇合的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有大量妨碍前方入路手术操作的结构:胸骨柄、锁骨、大血管、喉返神经、胸导管和交感神经链等;此部位有潜在的不稳定、自然的后凸趋势及前方的内陷,伴随着脊髓的受压,故此段手术难度及风险比较大〔8〕。表111例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略)图3T3转移瘤(不明原发灶)(略)a、b.术前MRI及CT示

8、T3椎体破坏,脊髓受压;c、d.术后正侧位X线示植骨块和内固定位置目前有多种入路能够到达颈胸段。(1)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2〕。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斜切口,在内脏鞘与血管鞘的间隙进入,可暴露C7~T1。但由于锁骨、胸骨的阻碍及上胸椎的自然后凸,其显露范围小,对于肥胖和颈部较短者,显露更为困难〔8〕,也潜在增加了与入路相关的喉返神经、血管和食道的损伤。(2)“开门”式颈胸段前入路〔3〕。亦称经胸腔颈胸联合前入路,可显露C4~T3,但入路解剖复杂,对下颈椎显露和操作不满意〔8〕。(3)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