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

ID:10818773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_第1页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_第2页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_第3页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_第4页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邓小平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再认识论文论文关键词:邓小平教师地位教师角色教师待遇论文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问题的论述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义在于倡导通过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民族的科学论文关键词:邓小平教师地位教师角色教师待遇论文摘要:邓小平同志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问题的论述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义在于倡导通过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了人们从

2、教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心教师,对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学术地位以及物质生活待遇等多方面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地论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的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教师问题的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教师是-二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教师在中国

3、古代称为师。秦代以前曾以官吏和军官为师,汉代以后则多以儒者为师。清末兴办近代学校曾一度称教师为教习,并开始任用懂得西方近代科学的知识分子为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素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然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却出现了以野蛮的方式对待知识分子的现象,知识分子被贬为“臭老九”,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之前同两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批判了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左”的错误思想,针对当时在处理“红”与“专”关系时忽视与贬抑“专”的倾向,以及在处理群众与专家的关系时压抑与排斥专门人才的倾向,并根据

4、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新形势,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系统见解。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这正是针对那种认为脑力劳动者(包括教师)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包括教师在内的脑力劳动者当作“臭老九”和改造对象的错误观点而提出的。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邓小平同志又十分强调尊重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

5、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中小学教师中也有人才,好的教师就是人才,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二、邓小平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问题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是主要力量,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对此,邓小平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指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

6、和奖励。”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的高度,从理论上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的观点,反复强调教师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的说来,他们(指广大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全面实现现代化

7、的宏伟规划,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方针,使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马克思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只有当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种转化只能通过教育对人的培养与训练。教育在发现和培养各种杰出人才方面对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特殊贡献是任何其他社会制度所不可替代的。针对社会上重科研轻教育,一些

8、人认为只有科技工作者从事的劳动才是创造性的劳动,而教师不过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师的劳动是重复性劳动,因而认为当科学家光荣而看不起教师的不正确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