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

ID:10839794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_第1页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_第2页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_第3页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_第4页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发展【摘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主观)和外在因素(客观)。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要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用科学的方财会论文,..【摘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主观)和外在因素(客观)。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要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而用科学的方法对逆反心理进行调适。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长。【关键词】逆反心理;形成;影响;调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遇到

2、中学生有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你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这在教育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比较苦恼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影响、调适等方面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便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1.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在这个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1主观因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1.1.1中学生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

3、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1.1.2中学生时期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别意识、性意识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

4、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1.1.3中学生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上。比如,我校不让学生留长发,有的学生干脆将自己的头理成光头,教师批评他时还振振有词的说:“留长发不行,理光头也不

5、行,那我理什么头。”将事情走向两个极端。1.2客观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2.1学生所处的狭隘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既给中学生认识活动造成困难,也使他们同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和所采取的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告状”“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等,这样的认识一旦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舆论氛围,就会导致学生认知障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1.2.2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教师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未

6、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赶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没有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逐渐占上风,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教师自身言行不一。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传播给学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讲解或劝导,另一条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这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

7、,也会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1.2.3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