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

ID:10898829

大小:1.25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7-08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_第1页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_第2页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_第3页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_第4页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刘探宙【专题名称】语言文字学【专题号】H1【复印期号】2009年06期【原文出处】《中国语文》(京)2009年2期第110~119页【作者简介】刘探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汉语中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的现象,详细分析了这种论元结构各构件的允准条件,指出这种结构主要表达强调数量的计数义。非作格动词可以带宾语的事实,打破了判别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句法标准,而两类在计数句中相同的句法意义和形式构造,更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的生成过程是相同的

2、。计数句在深层结构中存在一个低位置的FocusP,数量形式的移入这个FocusP位置,而动词再上移与更高位置的功能性中心语结合,共同实现的尾焦点化,是计数句生成的关键。【关键词】非作格/非宾格/计数/数量短语/生成/动因/FocusP/尾焦点化    0.引言    谈到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我们首先能想到“王冕死了父亲”、“我来了两个客户”和存现句“河里沉了一艘船”这样的结构,这些结构里的动词“死、来、沉”等多具非自主的状态变化义。根据Perlmutter(1978)的“非宾格假设”(Unaccu

3、sitiveHypothesis)和Burzio(1986)的“Burzio定律”,这类动词是属于非宾格动词(又称作格动词),它们唯一的论元在深层结构处于宾语位置,即v+NP。与此相对,不及物动词还有一类就是非作格动词,其唯一的论元无论在深层结构中还是表层结构中都处于主语位置,即NP+V,比如动作动词“哭、笑”就是非作格动词,它们通常不能出现于V+NP的结构,比如“她哭了”可以说,但“哭了她”则不能说。这两类动词对立的句法和语义表现引起各国语言学者探讨非宾格现象的兴趣,他们纷纷致力于在句法和语义上区分这两类

4、动词。汉语缺乏像意大利语等那样的形态,但“死”类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通常也被汉语研究者们看做非宾格现象的句法表现,从而一元动词能否有V+NP的结构(也就是它能否带宾语)成为很多研究者区别汉语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最重要的句法判别式。与其他语言的情况契合,“哭笑”类动词通常被认定为汉语的典型非作格动词。    但是恰恰这个为大家基本认可的句法判别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发现在合适的语境下,即便是典型的“哭笑”类非作格动词也是能带宾语的,与文首提到的那三个非宾格动词“死、来、沉”相似,它们也能有带宾语的论元结构,

5、具体例句如下:    (1)王冕家就病了他老父亲一个。    (5)我大学同学已经离婚了好几个了。    (2)在场的人哭了一大片。       (6)这次流感小班的孩子咳嗽了五六个。    (3)郭德纲一开口,我们仨就笑了俩。  (7)今天上午这台跑步机一连跑了三个大胖子。    (4)不到七点,我们宿舍就睡了两个人。 (8)他们办公室接连感冒了三四个人。    这些不在少数的例句使区分非宾格和非作格两类动词看似坚固的城墙被打破,引发出很多问题。本文首先深入这个结构的内部,拟说清各构件的允准条件,而后指出

6、汉语中这个一元非作格动词能带宾语的现象有两种可能的启示:或者说明区分两类动词的句法判别式有问题,或者说明干脆没有必要区分这两类动词。本文后面继续关注这一结构的生成,指出生成和认知两大学派对类似问题的解释存在的问题。鉴于这个结构和非宾格的类似结构都能表达强调数目的意义,难以区分,本文倾向于做统一处理,并指出vp内存在一个低位置的FocusP,句末焦点化(focalization)是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结构生成的关键。    1.非作格动词的论元结构    1.1 的允准条件    非作格动词的结构中特点最鲜明

7、的是。    我们从上文的例句(1)-(8)看到,能进入的名词性成分只能是数量成分,包括数词(例(3))、数量短语(例(2)、(5)、(6))、数量名短语(例(4)、(7)、(8)),有时还可以是数量短语的重叠形式,即“一+量+一+量”,通常用在并列句中:    (9)(我是江苏苏州张家港的一名老师,时光荏苒,不经意都已经工作4年了!)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朋友结婚了一个又一个,年纪增长了一岁又一岁……(摘自网络)    从指称上看,上面四种数量形式都是不定指的,但也允许定指成分进入,条件是定指成分后面必须

8、有表数量的同位语,一般表达数量很少、屈指可数的意义,因而动词前一般搭配有“就、只”等唯量副词,定指成分包括称谓成分、专名和代词等,如:    (10)王冕家就病了父亲一个。(称谓+小量)    (11)到了早操时间,那群孩子就起了天天和闹闹这两个。(专名+小量)    (12)看完电影,我们班同学就哭了我们俩。(代词+小量)    虽然副词“就”不搭配数量成分单独关联一个NP就能表达强烈的唯量意义,但在非作格动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