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ID:10935518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9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_第1页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摘要:体育是锻炼学生体能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体育教学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9/vie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锻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C961文献标志码:A:1008-3561(2017)12-0004-0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人们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人不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2、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利用不同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扩展学生的视野,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1)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能够指导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并通过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艺术性,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路径,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体育锻炼中适当进行思维锻炼,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在胜利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荣誉感,教师可

3、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用理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锻炼。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1)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体育知识,强化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铺垫。所以,体育教学必须要贴近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在教授“前翻滚”这个动作时,首先问学生:学习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人摔倒了,为什么有的人毫发无损,而有的人却受伤严重?经过

4、讨论和了解这个问题,学生发现如果速度太快会摔倒,从高处跳下会摔倒等。学生经过激烈讨论,认识到利用前翻滚能够很好地预防摔倒时受伤。然后教师再问学生:为什么前翻滚时要蜷曲身体?并用一个小球和一个方形木块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明白蜷曲成圆是为了在实施前翻滚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比较简单地掌握体育知识,同时能开拓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2)利用体育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实际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提高学生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比如,在“跳双圈”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动物跳,并让学生扮演任

5、意一个动物,模仿动物跳动的样子(学生有的表演兔子跳、有的表演青蛙跳、有的表演猴子跳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跳动的一个特点:动物一般用双脚跳动,而单脚跳动的情况比较少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配上动感的音乐,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扮演更多类型的动物,模仿其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利用疑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探索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进而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接力赛跑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接棒区一边慢跑一边接棒,然后让学生了解快速奔跑、突然

6、停止时可能出现的摔倒现象,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接力赛跑中惯性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尽量减小跑动时的惯性。这种探索性教学方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在实践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锻炼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不断进步。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然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通过直观的启发促进学生对现象事物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培养。总之,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结合生活实际,从多个方面出发,提高学生思维

7、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