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ID:10946062

大小:5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9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_第1页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_第2页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_第3页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_第4页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来源:网络转摘作者:华民点击:3700次时间:2010-2-1614:31:40 一、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一)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趋同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大致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计划经济国家的体制转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自由化。    计划经济国家的体制转型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东改革,由于苏东当时的经济改革是在对外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这是因为,封闭经济下的改革有两大缺陷:第一,无法获得外部资源来实现改革过程中的帕累托改进,致使

2、改革失去群众基础;第二,无法借鉴国际经验来界定改革的终极目标,并根据这样的目标来制定有效的改革策略,使改革得以循序渐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自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在邓小平的卓越领导下,走上了开放型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时至今日,中国式的改革,即在开放的环境下搞改革已经形成共识。其结果是,存在于东西方之间的、阻碍商品与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日趋缩小,经济全球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主流经济学的两缺口模型与发展经济学的贫困性增长模型,就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的原因作了解释,而且,有趣的是,它们所提出的政策药方几乎是不谋而

3、合的,那就是通过经济的对外开放来获取外部市场与外部资源,借以打破因资本积累不足与内需不足所造成的增长瓶颈。自那以后,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东亚与采取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拉美,在经济发展上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清楚地表明,发展开放型的市场经济是实现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以谋求国内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滞胀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所造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对发达国家提出了经济自由化的要求。因为,在存在政府严格管制的经济体制中,无论是克服石油危机的技术创新、还是克服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金融创新都是难以发生的。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放松管

4、制,由此掀起的金融与经济的自由化浪潮,进一步扫清了资本、要素与商品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障碍,在范围与程度上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    (二)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直接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商品与要素的价格在世界的不同地区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这种地区性差价的存在被人们称之为“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为企业提供了进行全球性套利的空间,于是便有了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分解与全球配置。在这种微观主体世界范围内的套利活动中,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主角。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使得跨国公司凭借其独有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管理战略以

5、及资金实力,既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将产品销售到价格更高的市场上进行商品套利;又可以将巨额剩余资本转向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高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套利。而内部化优势又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将生产和销售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配置于世界各地,并将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情况下组成一个一体化的网络,通过在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以及研发等活动而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这样做的结果是,国际范围的分工与协作在实际上就变成了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借助于这样的分工与协作机制,跨国公司不仅省去了利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而且也消除了市场壁垒对套利过程的干扰。当跨国公司利用其“企业优势”和“

6、内部化优势”而大举进行全球性套利活动的时候,其客观的效应便是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三)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提供了经济全球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远距离控制与交易的成本。企业的活动半径是与其所有权控制的成本负相关的。远距离控制成本低,企业的活动半径就大,从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就高,反之则相反。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和交通成本),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因特网的诞生,使得成本大幅度下降,以至于从理论上来讲,对于任何一家有能力进行全球扩张的企业来说,它的活动范围都可以达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信息技术在降低企业远距离控制成本的同时,也为

7、信息、商品与要素的全球快速流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由于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商品和信息超长距离传送的效率、显著地降低远程贸易和投资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深化和扩展。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①。    从以上各种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制来看,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人们可以创造出来的一种制度安排,而是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