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

ID:11040078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刘墉的为政之道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赤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刘墉为政之道学生姓名张建刚学号08101400208院系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指导教师杨福瑞二O一二年六月八日赤峰学院9论刘墉为政之道张建刚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赤峰024000摘要:通过介绍刘墉一生仕途的几个重要事件来分析他的为政之道以及形成这种独特处世风格的原因,由此阐明刘墉为官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贯彻皇帝爱民的谕旨,具有传统的民本思想,在自己任职范围内以民胞物与爱民养民为宗旨,即使在逆境时,也是背弯人不弓,因而得到黎民百姓的尊重和爱戴,是名副其实的清官。笔者通过刘墉的为官

2、经历进而研究其为政之道,旨在说明刘墉选择“糊涂”是迂回为政的智者哲学,无关原则的“小事糊涂”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大事聪明”,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关键词:刘墉;仕途;糊涂;为政之道引言刘墉(1719-1804)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大臣之一,因其为官清廉,在民间颇有口碑,“刘罗锅”名号也妇孺皆知。他因为“忠君、爱民、清廉”而深得百姓喜爱,被誉为“清代包拯”。谈到为人处世的方略,人们总会想起很多名士,其中刘墉的处世之道虽与别人不同,但却是无比精明,也因此赢得了后人的一致赞誉。刘墉的“计谋”来自对官场和人情的透彻了解

3、,他并不主张积极表现,而是提倡大智若愚的生存之道。在面对君王和面对百姓时,恪守不同的原则,这也是他能在暗流涌动的官场保身的关键原因。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其前后迥异的为官态度褒贬不一,但刘墉对本职工作的执行和贯彻是他为官的重要理念之一,这种尽职尽责的品质也是后代百姓对他称颂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通过刘墉的为官经历进而研究其为政信条,将对公务员的廉政建设有参考价值和积极意义。我们应该用辩证科学的方法去看待刘墉选择“糊涂”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是一种迂回实现政治抱负的策略,宏观的来

4、说这是积极和值得肯定的。作为历史研究工作者,不能片面的仅以对错是非来看待问题,而应以全面广阔的眼光结合当时整个社会背景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和人物的性格品质。而刘墉的这种为政之道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作用,笔者才疏学浅,愿为卷帙浩繁的清史研究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一、刘墉的仕宦生涯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县的刘氏家族,刘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刘氏家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1],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

5、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因而特赐谥“文正”[2]。从祖父到父亲都是清廷的重臣,而刘墉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自然是从小就接受着官僚主义家庭氛围的熏陶和影响9,这些为其在之后的仕途之路能够游刃有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墉真正开始做外任官是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的,此前刘墉因为其父刘统勋受到牵连,但不久之后乾隆皇帝怒气消退,念其父“统勋在汉大臣中尚奋往任事,从宽免罪”[3]。因而又被赦免,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刘墉先后被派往安徽和江

6、苏担任提督学政一职,在任提督学政期间,刘墉表现出了一个改革者应有的气势。在安徽期间他就针对当地的情况上书朝廷:“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4]得到了皇帝的准许。之后任江苏学政时他又上疏:“府县吏自瞻顾,畏刁民,畏生监,兼畏吏胥,阘冘怠玩”[5]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6]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出任江宁知府。虽然在《清史稿》中对刘墉担任江宁知府期间的表现只有三个字:有清名。[7]但这段时期却是刘墉仕途上的重要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却是他一生最负盛

7、名的时期。在一些文献中记载他:“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7]随后几年,刘墉先后担任过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等职。连续经历了一系列升迁后,刘墉终于迎来了他为外任官的顶峰——湖南巡抚,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在湘抚任上,刘墉继续以前的作风,到任伊始,武冈等地就遭受水灾,他积极组织抗灾救助活动,“盘查仓库,勘修城垣,革除坐省家人陋习,抚恤武冈等州县灾民,至筹办仓谷,开采峒硝,俱察例奏请,奉旨允行。”[8]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刘墉开始在京城任职,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8、次年三月,入值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其时主持处理了震动朝野的国泰舞弊案,此后刘墉声威大震,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命署直隶总督。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不久,授内阁学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