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

ID:11041791

大小:5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09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_第1页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_第2页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_第3页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_第4页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翻译传统:从转译到从原文译(194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语知识又如毕生从事翻译的梅绍武,1952年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可我们在《世界文学》上读到他的译作,十有八九是转译;他在50年代出版的译作单行本,如《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等(王理行,2005,黑马,2005),清一色转译。若非“文革”爆发,他有成为“转译大师”的可能。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他先后译了6部作品,没有一部是英语文学原著,也看不出他的专业在哪里,主要的研究方向、或翻译方向是什么。因此可以说,虽然他在第一时期(1949~1977)前期从事翻译达十几年,可他一直没有机会露出英语文学翻译家的“真面目”,直到文革之后,

2、他在这方面的翻译活动才真正开始。再如精通俄语的翻译家戈宝权,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翻译急务,为了使得刊物或出版社能够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他几乎成为我国头号“小语种”诗歌之“转译大师”。由于从事俄语文学的译者多,“小语种”的文学翻译需求大,译者资源特别匮乏,他便将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急需的“小语种”诗歌翻译中。从50年代初一直到60年代文革开始,在人文社出版的译作单行本里、在《译文》和《世界文学》发表的大量译诗里,人们会四处读到他的名字。其中绝大部分,无疑是转译的结果。类似戈宝权这样的译者不在少数,虽然他/她们未必像宝权先生这

3、样将如此多的精力投入转译,可他/她们活跃在《译文》月刊或人文社或上海新文艺社的文学翻译活动里,其中最活跃的部分译者,逐渐形成了一支“全能”译者队伍。他/她们中间的不少人,有的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有的在八几十年代被读者彻底遗忘。为记住这段特别的翻译史,我们在这里不妨列举数位。他们是:(张)铁弦、(陈)冰夷,乌兰汗(即高莽),程代熙等(以上均从俄文转译),苏杭、袁水拍,(赵)蔚青,移模、戈哈、李文俊、屠珍、梅绍武等(从英文转译),孙用、施蛰存等(从世界语或英语),陈九仁、叶君健等(从法文或世界语),傅惟慈等(从德语)。从所翻译

4、的国别文学来看,他/她们中有楼适夷、冰慰等译朝鲜当代文学,孙用、庄寿慈、施蛰存、张道真等译波兰文学,倪亮、张家章、水宁尼、萧乾等译捷克斯洛伐克文学,汤真、梅绍武、白兵(白冰)等译匈牙利文学:施蛰存、丘琴、陈登颐、袁湘生等译保加亚文学,陈良廷、齐放、主万、戈宝权、洪有纾等译罗马尼亚文学,郭开兰、高俊千,屠岸、石建开等译南斯拉夫文学,乌兰汗、屠珍同梅绍武伉俪、黎星、杜承南等译阿尔巴尼亚文学等。在那些翻译欧洲非社会主义国家文学的译者里,有高俊千,王央乐、苏公隽等译瑞典文学,孙用、侍桁等译芬兰文学,吴朗西、潘家洵、田怡、郭恕可等译挪

5、威文学:邹绿芷、成时、徐声越等译丹麦文学,魏荒弩、王维克等译希腊、古希腊或古罗马文学等。他/她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转译从事文学翻译,尽管他/她们有的仅仅是“友情客串”,有的则是全力以赴。当时我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些杂志,如《中国建设》、《人民画报》、《北京周报》等,也有用5大语种之外的印尼语、越南语、西班牙语等文字出版的,说明中国还是有少量相关语种的专家。但这些刊物是非文学刊物,承担着向国外介绍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大陆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当时认为必不可少的对外宣传的政治任务。此外,这些刊物通常会聘请1—2名外籍专家,也

6、多少缓解了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可以不夸张地说,50年代基本不需要转译的语种文学,可以将其“一掌打尽”——俄日英法德,需要转译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名单。二这种状况,在世界各国翻译史上自古有之,十分普遍。从我国翻译史的情况看,问题不在转译是否有,因为它始终存在,而在转译使用的范围和程度,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滥无节制。应该说,转译在1956年之前少有节制,其合法性无人质疑,因为此时的翻译跟国家经济建设、国家政治有着密切关系。大量依靠转译的后果,利弊皆有。其中一个醒目的现象,是这个时期大量从转译而来的译文,相当多的

7、只有一次性使用价值,尤其是东欧6国文学和南斯拉夫文学的译作。一个证明,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第二时期的初期阶段)在基本满足了“文革”造成的文化大饥荒之后,第一时期五六十年代转译的译本,现代、当代文学部分,重印的不多,只有部分译文真正具有文学价值、抑或其他特别原因获得重印的机会:复译的就更少。80年代收入北京人文社,上海译文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者,很少,90年代收入人文社的“世界文学经典文库”者,几乎没有。比如但丁的《神曲》,整个20世纪人们阅读得更长久的译本,其实是王维克从转译得来的译本。这个译本非常著名,历史上也发

8、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后来收入“世界文学经典文库”者,是田德望先生晚年从原文译的译本。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