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ID:11056132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喜温暖的迁飞性害虫,是为害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境内越冬虫源很少,为害的初始虫源主要来源于中南半岛等国家,迁飞规律和稻飞虱相似。每年春夏两季随东南亚西南气流迁飞到我国华南、江南南部等地繁殖为害,并随着水稻的成熟,逐代向江南北部、长江流域、江淮及北方稻区迁飞为害。秋季随着北方水稻的成熟开始随南向气流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回迁,并随着南方双季晚稻的收割,迁出境外。一、形态识别纵卷叶螟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蛹四个阶段。成虫:小型蛾子,体长7-9毫米,为黄褐色小螟蛾,前翅有三条黑褐

2、色条斑,中间一条很短,前翅外缘有一条黑褐色宽边。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半透明,后变淡黄色。幼虫:头褐色,腹部黄绿色到橙黄色,2-3龄时前胸背部有2-4个黑点;4龄后,中、后胸背面具螺纹。蛹:圆桶形,长5-10毫米,初为黄色,后转褐色。二、生活习性成虫白天喜栖息于荫蔽且湿度大的环境,通常在多肥密植的丰产田。一般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趋绿、趋嫩和群集等习性。卵多散产在生长浓绿嫩叶上。三、发生与为害1、发生规律:纵卷叶螟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各代幼虫盛发期,第一代在5月上中旬,主要危害分蘖期早稻;第二代在6月中

3、旬,主要危害孕穗的早稻;第三代7月上、中旬,危害处于生育后期的早稻和分蘖期的中稻;第四代在8月上、中旬,危害孕穗的中稻及晚稻;第五、六代在9月上、中旬和10月上旬,危害处于穗期的中、晚稻。近年发生严重的主要是三、四、五代,三代主要危害穗期的早稻,四、五代主要为害穗期的一季稻和孕穗、抽穗期的晚稻,造成严重白叶,导致千粒重降低而减产。2、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结苞取食叶肉剩下表皮形成白叶,氮肥施用多或生长嫩绿的稻田为害严重。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水稻以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初孵幼虫多在稻苗叶心里、嫩叶鞘内、老

4、虫苞和稻蓟马为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称“啃食白点期”;二龄幼虫啃食叶肉留皮,呈白色短条状,吐丝纵卷叶片1.5-5厘米,称“卷尖(束腰)期”;三龄幼虫啃食叶肉呈白斑状,纵卷叶片虫苞长10-15厘米,称为“卷筒期”;四龄以上幼虫暴食叶片,食肉留皮,称“暴食白叶期”。四、虫情检查查田间蛾量定防治适期。当发现有少数成虫出现时,隔日赶蛾一次,直到蛾数基本上不增加为止。以蛾量最多的一天为当代发蛾高峰期,此后10天左右即为药杀适期。查幼虫密度定防治对象田。在发蛾高峰后7—10天内,对易遭受幼虫危害的稻田,查幼虫发生情况

5、,当查到每百丛禾分蘖期有幼虫50头,孕穗期留百蔸有幼虫30-40头或新卷叶尖30-40个,均为防治对象田。五、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耐害良种,实行配方施肥。重施磷钾肥,防止水稻前期猛发徒长,后期贪青晚熟。发生虫害严重的田,在盛蛹期灌深水2天左右;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均可杀死很多虫蛹。2、物理防治。以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不错。3、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在自然界有很多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隐翅虫、飘虫等;幼虫期有姬蜂、隐翅虫、蜘蛛、蚂蚁等,要注意保护。在成虫产卵盛期,有条件的每亩可放赤眼蜂1-3万头,卵寄生率一

6、般可达70%以上。在幼虫盛发危害时,可喷施杀螟杆菌或苏芸金杆菌液。4、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大的特点,狠治穗期世代,挑治一般世代。抓住防治适期。一般在卵孵高峰至低龄(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施药时要避开高温,以免药剂挥发和人员中毒。选择对口农药。基本防治药剂有:杀虫双、BT、杀虫单等。新型药剂有:康宽或福戈,每亩用2包(12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每亩70毫升;或1.0%阿维菌乳油40毫升或5%锐劲特悬浮液40毫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