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

ID:1106570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_第1页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_第2页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_第3页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_第4页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应用[提要]:本工程介绍了处于淤泥质土,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如何合理选择围护支撑体系,进而如何合理组织土方开挖方法及降排水方法,以达到基坑安全施工的目的。[关键词]: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土方开挖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地下2层,地上29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高度为102m,总建筑面积为63450m2的一座集贸易、娱乐、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2、水文地质条件2.1、工程地质情况:①-1杂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以碎石、块石及粘性土为主,层厚约0.7m~3.2m;

2、①-2粉质粘土,黄灰色,软可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成份以粘、粉粒为主,底部粉粒含量高,局部粘质粉土,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厚0.8m~3.5m;土层参数c=35.4kpa,φ=13.9度,γ=18.5KN/m3,W0=32%;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局部薄层泥炭,层厚0.4m~3.8m;土层参数c=19.1kpa,φ=11.3度,γ=517.5KN/m3,W0=38.1%;②-2粘质粉土,灰色,稍密状,很湿,中压缩性,成份以粉粒为主,上部含粘性土较高,局部流软塑状粉质粘土,底部多为砂质粉土。层厚1.0m~17.8m;土

3、层参数c=25.1kpa,φ=27.1度,γ=18.1KN/m3,W0=45.3%;③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局部淤泥、淤泥质粘土,层厚6.3~24.5m;土层参数c=18.1kpa,φ=9.7度,γ=16.9KN/m3,W0=32%;2.2、地下水埋深在0.38m~1.22m之间,水面标高-1.50m~-1.20m之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的上层滞水和②-2层中少量孔隙潜水。3、基坑围护设计体系的选择本工程主楼桩基采用直径为Φ1000~Φ1100㎜,有效桩长约58~72m的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为8

4、000KN。裙楼部分桩基采用直径为Φ650㎜,长52~64m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为2400KN。5本工程基坑平面尺寸为110.00m×70.00m,基坑底标高为-10.25m(局部为-16.15m),考虑到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底为淤泥质土。若采用造价较低的土钉喷锚二级放坡,土钉抗拔力不够,且防水效果不佳。若采用预应力管桩做围护桩,则刚度欠佳,容易出现基坑坍塌事故。若采用抗渗剪力墙,虽然满足要求,但造价太高,不经济。最后确定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两层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并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

5、,各钻孔灌注桩系由圈梁联系。具体做法为:基坑围护采用Φ900@1150钻孔灌注排桩支档加两道水平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钻孔灌注排桩外再采用单排Φ600@400单头深层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基坑四角采用混凝土支撑:两道主梁截面尺寸分别为(900mm×700mm)和(1100mm×800mm);两道支撑混凝土围檩尺寸分别为(1200mm×800mm)和(1300mm×800mm)。基坑中间采用钢管支撑:两道支撑均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第一道支撑的中心标高为-2.000m,为单钢管;第二道支撑中心标高为-6.500m,为双钢管。4、土

6、方挖运施工技术整个基坑土方开挖应按”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挖土应限时、对称、分层分块开挖。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盆式开挖法,既确保了基坑的安全性,又节约了工期。5第一道支撑工作面土方开挖,由基坑四个角处退挖,考虑分二块进行开挖,四个角支撑两侧混凝土支撑处先开挖,挖至支撑底标高(-2.4m),在四个角的砼支撑施工期间,进行中间钢支撑区域土方开挖,挖至支撑顶标高(-2.4m),随后开槽施工钢支撑。第二道支撑工作面土方开挖以此类推,直至挖到基坑底部留30cm土方进行人工开挖,避免

7、扰动土方原始压力。5、基坑降排水方法本基坑范围内土层较差,主要为粉质粘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粘质粉土层等易发生流砂现象,开挖深度较大,基坑支护设二道水平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现场采用如下排水措施:①、基坑外排水:明沟设置在基坑外距围护桩中心约1.50m处,明沟规格为300×300㎜,并在间隔30.00m左右设置一只800×800×1000㎜的集水井。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240㎜厚红砖砌筑,内侧1:3水泥砂浆粉刷,在排水沟上统设带栅盖板,盖板做法采用Φ16钢筋电焊制作。②、基坑内排水:自然地面~-7.70m采用离心式水泵湿土排水:在基坑底处沿围

8、护桩内侧(距围护桩边0.50m)统设300×300㎜的排水沟一圈,间隔30.00m左右设置外径1000×1000×1000㎜的集水井,其集水井底低于基础承台底600㎜左右,井内设置水泵。③、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