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

ID:11135005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_第1页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_第2页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_第3页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_第4页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质”的文学及理论的产生方式文学的物质话语系统我们可以把文学的物质话语系统划分为三个递进的构成部分。第一层级为“实用器物层”,包括工具体系(锄、犁、耙、刀斧、下床、锅碗瓢盆等)、建筑体系(建筑材料、样式、布局、空间设计等)和着装体系(颜色、式样、体制等)。器物是外景,器物中的人工痕迹包含着存在者的文化密码,对器物的忠诚描绘和表达是最原始的现实主义特征,诗经、荷马时代的人们就已知晓通过器物象征人性的手法,在物质和其主人的性格、爱好、情趣、喜怒哀乐、追求、梦想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使物成为人的符号、人的表情。从器物的现当代历史存在格局看,器物的生产或消费过程、器物的拥有或失去过程、器物的创造或被掠

2、夺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运动的过程,政治斗争首先表现为一个物质的占有和反占有斗争。更由于当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再分配社会,不仅各种原来的集体财产被重新还原给它的创造者或者出卖给资本拥有者,而且既有的农民阶层、工人阶层乃至公务员阶层都面临一个物质再分配的问题,因而当代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是它的物质再分配体系,物质的分配过程也就是政治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也是文学审视文化变迁重新确立自身精神维度的过程,无论打工文学、底层概念的出现有何内在的细致区分,他们都是文学面对新物质时代的自我文化视野的调整结果。第二层级为“社会行为实践层”,包括劳动方式(畜力耕作、手工机械动力生产、旱地水田山林工厂作业等)、人际交往方式(

3、亲族血缘关系、地域邻里关系、借贷租赁等经济关系)、个人行为方式(成长方式、婚姻模式、人生理想设计等)。总体而言,行为实践是文化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区域。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社会,其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也就是高度同质性的文化,这种同质文化及其行为所形成的高度类同社会表象化地类似于意识形态时代所规范的社会,但并不能因此就可以延续既有的意识形态化文学书写,成为意识形态化的有效书写对象。萨特曾经这样说道:“在匮乏的条件下,‘人毕竟是匮乏的动物’,匮乏作为每一个人和一切人同物质的唯一关系,在最后变成物质环境的一个实现的社会结构,并在那样做时,它的惰性的指头指向每一个人,使它既成为匮乏的原因,也成为匮乏的人

4、”①。萨特的论述最好的揭示了物质结构中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不管人的行为在何种意义上形成了远离物质的人的文化和观念,它仍然是物质环境的产物,并深深地打上物质的烙印,因而,在本质上说,任何行为终究还是物质的行为,物质是社会的中心思想和意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何以当代主流作家最好的作品常常是人民物质奋斗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表现,如中间人物形象的经典人物梁三老汉、亭面糊,如《白鹿原》中的白家轩,《活着》中的富贵等等,因为这样的物质人物描绘最能窥视到民间存在的核心和生存的本质。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香港、韩国电视连续剧常常具有好的收视率?因为他们的很多连续剧特别注重底层大众追

5、求物质的艰难历程,正是这个艰难历程的展示满足了大众对于物质不断占有的梦想,从而能够直接击中大众最敏感的心灵。第三层级为“习俗观念层”,包括一系列的物质观念,如生产、储存、占有、节约、勤俭、施舍、吝啬等。适应于低生产力所能生产有限物质产品的实际,中国占主流地位的物质观念总体特征是有用即止,够用知足。过去,人们习惯于将前现代社会在低水平生产力情形中形成的物质观念恒久化为人民文化特征,从而忽视了人民对于物质繁荣昌盛的渴盼心情。事实上,作为物质的人民一向遵从物质的意志,而物质的意志就是一种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生产力所具有的通过历史性累计增加自身生产能力的特点决定物质发展具有不可逆性,物质的进步使物

6、质的发展只能朝加速发展物质的方向前进。物质意志的这种特征决定大众的物质观念也是随物质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它所怀有的物质欲望使他不断冲破旧有物质观念的束缚而走向自我更新。历史表明,人民的发家致富观念不是什么人的教导才形成的,他们是出于对物质意志的直觉和物质发展规律的遵守才不断地冲击政治禁忌而寻求自我发展。因此,物质追求中总能看到人民兴致勃勃的身影,也能看见他们对于物质繁荣所保持的乐观主义精神。物质视野中的理论背景“反物质”是现代理论话语的突出特征。启蒙话语传统对物质的地位基本采取忽略和遗忘的态度,而在革命话语传统中,物质欲望与私有财产、保守落后、小农意识紧密相关。在革命看来,一个革命的人,

7、首先应当是一个“脱物质的人”,只有脱离物质的限制和困扰,人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革命者终身都保持着一种对物质腐蚀性的高度警惕,并在革命的过程中一再告诫、教育和警醒那些对物质文化及其思想价值有兴趣的同志们。历史地看,革命是作为人民物质困境解决方案出现并得到人民拥护的。但革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面临如何对待物质的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表现为——革命是为人民获取物质欲望满足的革命,从而革命必须在革命过程中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