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

ID:1114604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1页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2页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3页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4页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乙型脑炎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51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40-02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重症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引起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及其它严重的合并症。在目前对乙型脑炎尚无特异性治疗的情况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见及发现呼吸衰竭,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之一。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儿童,随着乙脑疫苗的

2、接种,发病率有所下降而发病的年龄有上升的趋势。传染科从2000年~2008年共收治乙型脑炎15例,年龄6~47岁,均符合乙型脑炎诊断标准。1.2结果经过护士认真细心的观察,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护士的精心护理,治愈11例,死亡3例,1例自动出院,治愈率73.3%,病死率26.6%,比2000年前下降6.8%。2病情观察与分析2.1对发热的观察6发热是乙脑的必有症状,重症患者可达40℃以上。体温过高,使机体代谢增加,颅内压增高,引起或加重惊厥和呼吸衰竭。护士应密切注意体温变化的征兆,如患者皮肤苍白、竖毛肌收缩,冷颤是体温上升的表现,而患者P、R增快,面色潮红,皮

3、肤灼热,烦躁、谵妄、抽搐等是高热的表现。降温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冷颤、皮肤起“鸡皮疙瘩”,提示需配合药物降温或药物降温量不足;药物降温中,若患者出现呼吸减慢,血压下降提示药物输入过快或过量;应及时调整给药速度并报告医生处理。2.2对惊厥的观察惊厥是乙脑的严重症状之一,可由高热、颅内高压、呼吸衰竭引起。频繁的惊厥抽搐,一方面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另一方面可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加重呼吸衰竭。因此,密切观察惊厥的先兆症状,给予早期处理显得非常重要。颅内高压导致惊厥前,患者常有头痛、呕吐、昏迷加深或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等表现。痰液阻塞、高热持续不退引起惊厥时,早期表现

4、为皮肤眼睑或面部小肌肉抽动。2.3对颅内压的观察6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与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颅内压的观察是提高抢救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成功率的又一关键环节。若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并呈喷射状,脉搏减慢而有力,血压反应性升高,视乳头水肿,婴幼儿囟门膨胀等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若患者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抽搐,瞳孔缩小或散大,常预示脑疝的发生;若患者出现瞳孔边缘不整齐,两侧瞳孔不等大,说明脑疝形成。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尽早通知医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2.4对呼吸衰竭的观察

5、呼吸衰竭是乙脑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种。由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脑皮质和脑干病变、延髓呼吸中枢损害及脑水肿、脑疝、低钠性脑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由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阻塞呼吸道,引起的肺通气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为外周性呼吸衰竭。2.4.1呼吸浅快呼吸浅快可由高热、抽搐及脑皮质的病变引起,为呼吸衰竭的初期表现。此期病人处于昏睡状。2.4.2呼吸节律改变病人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抽泣样、双吸气等延髓呼吸。此时病人已进入极期,中枢损伤加重,脑干上部或脑干损害麻痹,不能调节延髓呼吸中枢的节律

6、而出现中枢性的呼吸节律的改变。2.4.3呼吸过度浅慢及潮式呼吸此时病人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髓呼吸中枢损伤麻痹,最后依靠CO2蓄积的刺激而产生潮式呼吸,为临终的表现,同时伴有循环衰竭,病人BP下降。P细速或摸不到。2.5对用药效果的观察6镇静剂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患者惊厥及药物降温时需使用镇静剂,护士应注意对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的观察,若出现呼吸减慢,变浅等应报告医生适当使用呼吸兴奋剂;应用脱水剂,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皮肤的弹性,婴幼儿的囟门等,应使患者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3护理措施3.1一般护理(1)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的房间,室温控制在30℃以下

7、,保持病室安静。室内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如:镇静剂、呼吸兴奋剂、盐酸山莨菪碱、脱水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器、人工呼吸机等。(2)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以利颈静脉的回流,降低颅内压。若患者恶心、呕吐,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3)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确保治疗及急救药品的及时准确注入。3.2降温3.2.1物理降温给于冰袋头部冷敷或戴冰帽,在腹股沟、腋下放置冰袋,全身用20%~30%酒精或温水擦浴。将头部温度保持在30℃,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及耗氧量,以提高脑组织对缺O2的耐受性,从而降低颅内压。脑部温度每下降1℃

8、,脑代谢率约下降6.7%,颅内压下降5.5%,将体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