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

ID:11186052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_第1页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_第2页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_第3页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_第4页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2009年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采用手术治疗者中,9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其余均存活时间为10个月至3年不等。3例未手术者均于半年内死亡。失访4例。结论免疫组化等病理诊断有重要作用。综合治疗将明显提高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肿瘤Clinicalobservationof23casesofnasalmalignantmelanoma【Abstract】ObjectiveToapproachthed

2、iagnosistreatmentandprognosisformalignantmelanomainthenasalcavity.Methods23primarynasalmalignantmelanomacasesfrom1988to2009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9patientsdiedinthereceiveoperationpatients.3patientswerediedinthepatientsnotreceivingoperation.ConclusionItisveryhelpfulforitsdiagno

3、sisthrough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Combinedtreatment,operationandradiation,anditshouldbe6adopted.【Keywords】Malignantmelanoma;Nasalneoplasm�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恶性黑色素瘤是表皮基底的黑色素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素瘤少见。其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易转移,预后差。我院1988年至2009年共收治23例,本文根据随访资料对2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等进行临床分

4、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鼻腔恶黑23例,男性12例(52.2%),女性11例(47.8%),男女之比为1.1:1。年龄26~70岁,平均51岁,以50~59岁最为多见。1.2临床表现①病程:半月至3年,平均为8个月;②症状:鼻塞、涕中带血伴头痛者7例,鼻塞、血涕者8例,仅鼻塞者6例,头痛、耳鸣者2例;③临床检查:鼻腔见结节状或息肉样新生物,有溃烂及坏死,表面覆血痂。肿块显黑色者8例,棕褐色4例,暗紫色5例,灰白色6例;质脆软,触之易出血。肿瘤发病部位;中鼻道7例,中鼻甲6例,下鼻甲4例,鼻中隔6例。6例鼻中隔黑色素瘤中2例有黑色卫星病灶,1例卫星病灶延及鼻咽部。1.

5、3诊断6本组23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前活检定性15例,术后确诊8例,其中4例临床和病理曾误诊为肉瘤、血管瘤、出血性息肉等,误诊率为17%。1.4治疗本组1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同侧鼻侧切开术,所累及的鼻腔侧壁、鼻中隔,包括肿瘤边缘部分正常的黏膜一并切除。其中1例加行同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1例患者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单纯放射治疗4例。其余3例,2例做了中医中药治疗,1例未行任何治疗。1.5随访结果随访20例,失访3例,随访率87%。2例单纯放疗者,6个月内全身多处转移死亡,1例已存活1年,1例失访;3例未作任何治疗者中,1例5个月内死亡,

6、2例失访;16例采用手术治疗者,存活时间为10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存活时间为1年6个月,其中有4例死于局部复发,5例死于远处转移。目前仍存活5例,2例已存活3年,2例已存活2年,1例手术及放疗后10个月,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转移,再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目前仍存活。2讨论恶性黑色素瘤6是来源于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比较少见,其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的0.5%~2%[1,2]。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本组平均年龄为51岁,男女比例为1.1∶1,与文献报道相符。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起病较为隐蔽,患者多于症状出现数月后方才就诊。常见症状

7、为鼻塞、涕中带血和头痛等,所有患者均有鼻塞主诉,头痛症状多提示肿瘤已侵入鼻窦,并提示有颅内转移可能。肿瘤可生长在鼻腔任何部位,但以鼻腔外侧壁(如中鼻道、中鼻甲、下鼻甲等)和鼻中隔为主,本组分别为17例(74%)和6例(26%)。本病易误诊为鼻息肉、血管瘤等鼻腔其他肿瘤,特别是无色素者更易误诊。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是对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免疫组化中HMB45及S-100为黑色素瘤的特异性标记物[3]。目前恶性黑色素瘤尚无统一治疗模式,因该肿瘤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血行转移,多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