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

ID:11199791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_第1页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_第2页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_第3页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_第4页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结构及功能变化研究【摘要】目的检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术前和术后鼻黏膜结构及功能差异,探讨鼻黏膜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愈合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1月间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10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和术后糖精试验纤毛传输速率分别为(3.91±1.16)mm/min和(7.27±1.74)mm/min,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纤毛柱状细胞减少,粗细不等、相互粘连、排列紊乱、纤毛融合,杯状细胞增多,桥粒连接不清,内质网扩张,细胞间连接疏松,线粒体空泡变,核形不规则,间隙增宽。术后细胞间

2、隙仍较宽,但形态基本正常,纤毛数目增加,并见短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粗细较均匀,排列较整齐、密集,可见“9+2”结构,内质网及线粒体结构正常。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及术后鼻黏膜形态及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内窥镜鼻窦手术;鼻黏膜内窥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sinus6surgery,ESS)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是通过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因素,去除病变黏膜,通畅鼻腔和鼻窦的引流,促进炎症病变的消退和黏膜形态及功能的恢复。笔者手术前后进行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光镜及电镜观察,以研究慢性鼻窦炎患者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及术后鼻黏膜形态及功能

3、的变化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2006年12月至2011年1月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09例,其中男70例,女39例,年龄9~77岁,平均39.1岁。随访6~32个月,平均15个月。�1.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行鼻腔鼻窦CT冠状位及水平位骨窗扫描,并对筛窦蜂房分型,同时结合病史,鼻内窥镜检查按慢性鼻窦炎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1],保留正常和轻度病变的黏膜。术中取上领窦口后卤的黏膜组织制备光、电镜观察标本。术后根据鼻腔黏膜水肿反应不同程度选用血管收缩剂、激素类、抗组胺类或抗生素配成的鼻腔清洗液进行鼻腔清洗,清除鼻

4、腔内填塞物后每日2~3次,并根据术腔内分泌物的减少程度适当减少鼻腔清洗次数,持续4~12周,平均6周左右。�1.3观察指标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采用糖精试验法,糖精颗粒直径约0.56mm。中鼻道纤毛输送功能计算方法中鼻道测试距离=下鼻道距离2/3~0.5cm;中鼻道纤毛输送速度=中鼻道测试距离/测试时间。记录患者手术前、术后纤毛传输速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术前糖精试验纤毛传输速率MTR(3.91±1.16)mm/min,术

5、后MTR(7.27±1.74)mm/min,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纤毛柱状细胞减少,粗细不等、相互粘连、排列紊乱、纤毛融合,杯状细胞增多,桥粒连接不清,内质网扩张,细胞间连接疏松,线粒体空泡变,核形不规则,间隙增宽。术后细胞间隙仍较宽,但形态基本正常,纤毛数目增加,并见短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粗细较均匀,排列较整齐、密集,可见“9+2”结构,内质网及线粒体结构正常。�3讨论�6正常鼻黏膜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基底细胞、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等组成,以纤毛柱状细胞为主[2,3]。每个纤毛细胞约250~300根纤毛,其中轴结构由有规律排列的微管组成,周围9组(包括

6、A及B亚微管),围绕中心微管一对,形成“9+2”型[4]。每个柱状细胞表面约有300~400根微绒毛。鼻黏膜纤毛运动方向是从前向后直达后鼻孔,将鼻腔内尘埃、细菌等异物随分泌物排至鼻咽部。鼻窦黏膜纤毛运动方向则是从窦腔周壁朝向自然口。健康者鼻黏膜纤毛摆动频率为700~1200次/min[5]。纤毛传输速率为6~11mm/min。�黏膜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腺、浆液腺、混合腺和杯状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随纤毛运动而不断向后移动的黏液毯。其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黏多糖、黏蛋白、溶菌酶和以SIgA为主的抗体物质[6]。此类物质有助于纤毛的运动且具有保护纤毛的作用。在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

7、较多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的浆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产生溶菌酶的组织细胞、吞噬和溶解细胞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及具有修复功能的成肌细胞。光镜下观察表明[7,8],慢性鼻窦炎鼻黏膜正常结构遭破坏。鼻窦黏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是慢性鼻窦炎发病的关键,慢性鼻窦炎又可进一步影响鼻窦黏膜结构和功能而形成恶性循环。慢性鼻窦炎黏膜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增多,基底膜增厚、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腺体增生,黏膜纤维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