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

ID:11233719

大小:19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_第4页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城乡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科学编制的若干思考唐登红摘要:将成都市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我们在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时,必须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着眼城乡整体和谐发展,坚持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全域成都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成

2、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首要的基础和前提是按照“全域成都”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有效指导和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的主要情况2003年以来,成都市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探索创新科学编制城乡规划的具体办法,着力破解城乡分割的二元规划,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6(一)主要工作及成效坚持把科学制定城乡规划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龙头和基础作用。一是改革规划体制。扩大规划职能范围,把广大农村纳入市域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实行归口集中管理,将分散于市级有关部门的涉及城乡建设的规划职能统一划给市规划局,强化市规委会的决策作用。加强规划编制和监管,组建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成立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和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基本形成“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查、强化监督”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二是创新规划体系。按照城乡一盘棋的要求,将城市规划转变为覆盖市域范围的城乡规划,同时遵循“三个集中”的原则,在强化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的前提条件下,目前基本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初步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二)主要

4、问题和差距目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在规划理念、工作质量、管理水平上还有待提升;与试验区建设要求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不断改进提高。一是规划相对滞后6。目前城乡规划体系还不健全,有些专业专项规划尚未制定完善,大部分一般镇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已有规划的村镇也因过于简单或编制年代太过久远,难以指导当前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规划严重滞后,大部分村镇没有编制规划,发展建设缺少依据。二是规划质量不高。部分规划缺少长远眼光,视野不宽,理念不新,标准不高,常常出现规划跟不上变化的

5、现象。部分规划在编制时,基础工作不扎实,材料数据不翔实,分析研究不透彻,导致规划难以指导建设发展。部分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各类规划衔接匹配不够,甚至相互抵触、扯皮打架,造成规划难以有效实施。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科学编制针对目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存在问题,未来在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时,必须着眼城乡整体和谐发展,坚持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一)突出规划前瞻性按照“全域成都”的规划理念,高起点制定全域成都规划,在更高层次谋划市域整体发展,拓展大都市新的发展空间。一是明确全域成都功能定位。成都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

6、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6,必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区域内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和聚集辐射能力,凸现城市文化底蕴和发展特色,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把成都加快建设成为服务全省、影响全国、走向世界而又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二是明确全域成都功能区划。按照国家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相关要求,根据全市域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等指标,对市域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合理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明

7、确各功能区“红线”、功能定位以及空间管制措施。全域成都空间管制范围示意全域成都空间发展格局示意(引自《成都市全境规划研究》)(引自《成都市全境规划研究》)三是明确全域成都空间形态。根据全域成都的土地、水、森林资源和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分布现状等因素,按照全域成都生态环境人口容量预测数,进行分析评估和规划研究,并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明确全域成都“一区两带三圈层四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优化全域成都的城乡形态、产业定位、经济格局和空间组织结构,提升空间生产效益。6(二)突出规划系统性按照“全域成都”的规划理念,加快建立健全层次清晰、统一衔接的城乡规划框架体系。一是完善“

8、全域成都”城镇体系。按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