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

ID:11389030

大小:12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1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_第1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_第2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_第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_第4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英文名称:Inorganicnon-metallicmaterials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或相关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制定单位:材料化学教研室制定时间:2012年3月一、使用说明: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功能和应用,了解各个材料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

2、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1)每周3学时,共计12周(一学期),34学时(2)学分:2分(3)主要教学环节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

3、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B.课后作业:每周约2.5小时。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材料科学基础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材料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塑性变形、相图等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各个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材料概论等其它课程完成。4、教材陈照峰张中伟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105、主要参考书林宗寿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张联盟主编,《材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胡志强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沈曾民主编,《新型碳材料》,

4、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周曦亚,《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考核方式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10%、20%、70%。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的要求1、掌握水泥的定义、分类,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水化硬化特点以及性能。2、掌握玻璃的定义、性质以及玻璃形成的各种条件,通过对各种学说的学习,理解比例的结构特点,了解玻璃的种类及其特征。3、理解各类陶瓷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特点,了解功能陶瓷的种类、特点及其主要用途。4、掌握各类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性能。掌握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主要用途。5、掌握各类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及主要用途。6、了解气凝胶材料的种类

5、及结构特点,掌握气凝胶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二)、教学安排:根据课时要求,本学期共34学时,6章内容。第一章 水泥(6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有机化学和有机物的基本概念,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方法。基本要求:1、学习了解有机物及有机化学的概念2、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共性3、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重点:价键理论的要点及共价键的属性基本内容: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肖莱马有机化学的定义2、有机化学产生和发展 KelculeCouper碳四价学说 Von’tnoff、LeBel碳四面体学说 Baeyer张力学说3、有机化合物特点4、有机化学重要性

6、,与工、农、医等的关系二、共价健的一些基本概念1、共价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及成键三原则2、共价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矩3、共价健断裂,均裂、异裂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线、纯度检定、实验式和分子式确定、结构式确定四、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1)、按碳架分(2)、按官能团分六、有机化学发展和前沿研究及发展趋势简介第二章 烷烃(3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烷烃的组成及结构特点,掌握烷烃的命名,同分异物及构象的有关概念及方法。了解烷烃的性质,卤代反应历程,了解烷烃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基本要求:1、学习掌握烷烃,同分异构象轨道杂化SP3杂化等基本概念。2、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3、了解烷烃

7、的性质及卤代反应的历程.4、掌握烷基自由稳定性的判别标准及解释.5、了解烷烃的来源制备方法及应用.重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结构,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难点:烷烃的结构,构像的产生及稳定性,过渡太理论,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碳自由基基本内容:一、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1、同系列  2、同分异构  3、伯、仲、叔、季碳原子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普通命名)三、烷烃的构型碳原子正四面体和SP3杂化轨道、σ-键四、烷烃的构象,乙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