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ID:11434531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_第1页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_第2页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_第3页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_第4页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8月1日开始,香港各个大学“新生营”陆续开放。1400名内地新生,开始了他们的香港求学生涯。  在香港,他们享有言论的自由和资讯的便利,知识得到尊重,自由思考、争辩的权利得到捍卫,尽管商业价值观主导并影响了这座城市,但其体制仍然保障了学生不受干扰的思维成长与价值观建立,教授独立研究的开展,更是保证了学术机器的激活与运转。  大学在一个正常的行政肌体上的发育和成长,让学生直接受益,其能量,不容小视。  什么样的环境,铸造什么样的大学,而什么样的大学,也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与其说香港大学吸引了内地生,不如说香港这个自

2、由、成熟的市民社会吸引了这群年轻人。  香港高校的所为,是内地大学等待革新前夜必须正视的一面镜子,而“为什么要去香港读大学”,给出的正是“为什么放弃内地大学”的答案。  内地生在香港  他们摆脱了中国式的大学环境,负笈香江求学,香港给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四年成长,最终临到毕业时,他们发现自己难以离开这座城市,尽管商业主导了城市价值,但扑面而来的自由气息,始终让人难忘。  “如果单单是读书,那就不用来香港了。到这座有‘市场自由主义最后堡垒’之称的城市,也是为了感受这里的文化。”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乔申说。  记者_黄修毅 实习生洪沁 香港

3、、上海报道  2011年重庆市理科状元韩文博,先后拒绝了北大的保送和清华的录取通知,决然选择了香港大学。父母这样解释儿子的选择:“在香港能安心搞科研”。而他的父母,均为西南政法大学的老师。来自安徽阜阳太和县的丁颖,还在为她的学费发愁。因为听老师说“考取了可以有高额奖学金”,她第一志愿报考了香港中文大学工科专业,但658分的高考成绩却没够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奖学金基础班。如今,她只能指望当地政府帮忙。  在每年高考季,香港高校都会引发舆论的一通口水战,仅在今年,就有17名高考省市状元舍弃内地高校投奔香港。其中包括北京的三名文科状元,以致还引发

4、了北大教授王诗宬作出“选不选择上北大是素质问题”的论调。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港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后,香港大学在内地已由最初每年招收不到200名本科生,发展到如今1400人的规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更把触角伸向了内地的31个省份,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也将有学生负笈前往香港求学。香港的高校,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常规选项。  北大清华“落跑族”  背后的维多利亚港灯火通明,一个青年紧抿着嘴,这张十年前的照片,乍看像是小照相馆的布景成像。耿春亚掂着照片打量自己,那个从江苏淮安考入清华大学,又投奔香港的青年,现今已是香港永久居民。  20

5、01年,耿春亚还是清华大学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以“交流生”的身份第一次到了维港。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考察遍了香港的八大高校”,他认为:香港科技大学在西贡风景优美,但位置太偏;香港中文大学在沙田占山为王,去深圳比到中环还要近;至于港大,“气氛像北大,我一个清华毕业生不喜欢。”  这次游学之后,耿春亚下定决心要去香港读书,2002年,他争取到了一个公费留学的机会,如愿以偿地进入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他圈定九龙塘为自己的起点,“因为这里是香港的心脏”。九龙塘以依山而建的购物中心“又一城”闻名,香港城市大学通过与一架商场内部的扶梯相连

6、,呼吸着整个香港社会的物质气息。  正是这股气息打动了耿春亚,“城大就像一个shoppingmall(购物中心),看香港人如何处事,看香港社会的意识形态,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当年,他是唯一一个从清华来港的学生。尽管在清华同学看来,这不吝“是个疯狂的决定”。因为以耿春亚的学术成绩,外加手握四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完全有条件去麻省理工。  但在香港短暂求学过程中,香港吸引了他,“这里充满公平、公正机会的社会,而对有实力的人来说,公平性非常重要;香港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工商服务的软硬件环境,只要你想创业,只担心自己的能力问题

7、”,耿春亚对自己的规划就是日后从商,香港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而在香港十年,求学,创业,结婚,买楼,“我的同学中,不管在北上广,还是国外,有几个买了房的?”能够在香港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买房,是耿春亚的成功指标之一。  在耿春亚的年代,能去香港读书的学生,还是凤毛麟角,而在香港高校自2003年开始招收内地自费生后,到香港求学的学生,每年呈加速递增的趋势。这些学生也不会再面对耿春亚当时面对的讶异目光,对香港读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自然不过的选择。  大三学生王璇,高考前先是被清华大学提前招生录取,签下一纸“排他性录

8、取”的合约。高考发榜后,不满被调剂去了非自己志愿的专业,但困于预录取协议而上不了北大。一气之下,父母就支持她去了香港大学。  北京四中毕业的刘策,高考被北大录取,但未能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光华管理学院,他宁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