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

ID:11492971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_第1页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_第2页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_第3页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_第4页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2012汉语言文学班李斌内容摘要:王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奠定王维唐诗史大师地位的创作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生活的真意、艺术的画意,又渗入了佛家空灵的禅意,他的诗既有雄浑状况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他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隽永意境。他的山水诗所呈现出的画境自然脱俗,清丽丰润,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天人合一的艺术美感。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清逸雅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

2、文提纲:一、“诗中有画”的诗画美二、“形神兼似”的空灵美三、和谐统一的音响美四、新雅自然的清淡美五、诗的结构美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2012汉语言文学班李斌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直如水墨山水画,形成一种独特的画境。唐代的山水诗是充分吸收了古代的养分,继承六朝山水文学的遗产,又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茁壮发展起来的。唐代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诗人

3、,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诗篇,它们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受禅宗的影响,诗的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远远超越了前人的成就,攀上了山水诗的艺术颠峰,进而奠定了自己在山水诗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王维山水诗承上启下,将山水诗由勃兴期推向昌盛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山水诗,这可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两方面来加以论述。从而可以说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山水诗艺术的一座宝座,同时也是一座里程碑。王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诗有一百多

4、首,究其艺术成就而言远远超出了前人。他的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工笔细致,注重形象实感的优点,又能以禅入诗,使山水诗从直感、直叙跃进到妙想入神的境界。他的山水诗从综合绘画,音乐的美感,天然浑成的格调,澄清幽静的意境和清秀的语言中,充分说明他已经将盛唐山水诗的艺术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王维的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的,“诗画是孪生姊妹”这句话来评他的诗最贴切不过了!苏轼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这句话是对王维山水诗的总括。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他的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为后人推崇的原因。下面就以他的佳作《山居秋冥》为例来赏析他的诗的艺术风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读起来你觉得不像在读诗,而像是欣赏一幅很美的山水画。秋天雨后空山的寂凉,使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凄凉和无常,明月透过松树照在松树间,满地的月光,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过,发出潺潺的声响,然而浣纱归来的姑娘们打破了宁静。她们划着小船在荷叶之间随意游荡,

6、和周围这一切完美的融和在了一起,给人们一种丰富新鲜的感觉,它好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长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画面色彩映衬的恰到好处。这首诗既概括的写雄浑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的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王维是把山水诗的美学价值推向艺术高峰的全能作家,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诗中有画”的诗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高度赞扬。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诗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

7、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出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物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镂刻的栩栩如生。如诗人在《终南山》中写到:太乙近古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与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他要表现终南山的宏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

8、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出远观的印象。紧接着写登山所见的近景,只觉得自己置身于白云缭绕,青霭蒙蒙的云海之端,那奇异惊喜的心情随之而出。在迷蒙的喜悦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主峰的雄姿。末尾两句,如沈德潜所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境,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2]这样理解似更贴切山水写景的实际,我们也可感受到诗人巧妙的构思。我们不妨再看这首《山居秋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