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

ID:11553347

大小:2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_第1页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_第2页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_第3页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_第4页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祥和印记 ▎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祥和印记▎张寒月先生篆刻评传张寒月,本名政,字兆麟。1906年6月28日生于苏州城外黄埭镇。祖父竹云公,是黄埭琳桥刘埂上人,从事服装经营。父月涛,母王氏。兄妹三人中,寒月排行第一。父亲张月涛在苏州齐门外开了一家米行,店号“大顺隆”。父亲雅好书画,信奉佛教。1张寒月7岁时入私塾读了8年书。15岁时凭着一股兴趣开始自习绘画。有一次,他一口气将家中所有能用来绘画的纸全用光了,正愁无钱购纸时,得知附近的一家旧木器店因为要糊花窗正在收购画稿,于是他兴冲冲地将自己的画稿送去出售了。虽说所得甚微,但也可用来挥洒一番了。事后,那家旧木器店的伙计告

2、诉他,有题款钤印的画才值钱。于是他回家找来刻刀印石,动手刻出了生平第一方印。这位伙计的无心插柳,却是功德不小的。1张寒月16岁那年,父亲过世。因不擅经商,“大顺隆”米行转让他人经营,自己从此鬻艺为生,并拜吴中名家吴松柏(汾)先生为师,学习绘画。1923年,18岁的张寒月在老师徐儆予带领下,来到穿心街“报国寺”皈依印光法师。至关门顶礼后,印光开示:吃斋念佛,求生净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心钤不忘。并取“德经”为法名。从此他一心奉佛,吃斋念经,每日佛事功课尤勤。平时除了绘画便是刻印,并赴各地探访金石古物、名胜古迹。又大量临刻了秦汉古印

3、和明清各家印作。这一时期的功夫,为他日后的博取约收,自成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后来布局严正、刀法精熟、形式多样、善于变化的独特印风提供了先决条件。2张寒月父亲的生前好友、书法家鲍南平先生见他如此刻苦自励,心中不胜欣慰,热情地提出:“你无师自学,盲目苦练往往事倍功半,我来介绍你去向上海吴昌硕先生请教吧。”在鲍先生的热心引见下,张寒月带上习作来到上海山西北路吉庆里,拜见了这位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吴昌硕2先生。吴昌硕先生看过习作后,对张寒月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学好汉印,写好汉碑。并说“刻印要着重篆法、章法、刀法的相辅相成。一方印

4、,犹如一个人体,必须四肢躯干配置得当,并使之血脉畅通,神完气足。”在大师的指点下,张寒月对篆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日日进境,不同以往。吴昌硕先生见此材可造,又修书一封,将自己最得意的篆刻高足、常熟赵古泥先生介绍给他,并告诫道:“切不可满足于像我,要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才能学有所成。”由于这样的机缘,张寒月拜认了两位篆刻大师。这无疑对他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大师的指点、引导,不单使他在技法上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认识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1931年,《寒月有金石文字癖》等21方印作入选苏州书店出版的《古今名人书画金石真迹

5、初集》。赵古泥为他题写了《寒月斋主印存》签头。这一时期,他渐渐声名鹊起,交友日广,结识了王晓仙、张大千、张善子昆仲,又在张氏座间结识了叶恭绰、张丹斧、王秋湄等书画篆刻名流。因为他品学兼优,大家乐于与他交往,特别是张大千张善子昆仲与他交情最深,张大千常请他代刻印章,还特意画了两本册页作为答谢。名师的指导以及与这些高人雅士的交往,使他大开眼3界,大长见识,大增心量。正如他66岁时所作的《黄埭十境》印谱序言中所说的“予自幼尚篆刻,一生以为专业,四十年来志在于斯老而弥笃……”1939年,张寒月与好友朱竹云、张星阶在苏州城隍庙对门开设了一家

6、“海棠画馆”,经营书画篆刻。出版了《寒月斋主印存》二册,印数1000册,内集印作两百多方。稍后,朱竹云、张星阶去外地谋生,“海棠画馆”由他一人继续经营。三年后又迁至景德路察院场口营业。在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章太炎、萧蜕、吴待秋、陈迦庵、樊少云、王个移、吴湖帆、赵子云、苏乐石等高人名士,见闻日广,艺益精进。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他篆刻艺术的初级阶段。技艺由熟而生,尽管尚不能完全脱离吴昌硕、赵古泥的藩篱,却已有新的心法、路数。此外,他又上溯汲取汉印古朴醇厚、博大浑融的气息充实自己,故而其作品已显雍容宽博、丰茂浑朴气象。其实这一风貌在他25

7、左右已见端倪,但那时还很少很弱,而此时则已间歇性地反复露面并不断强化壮大起来了。可以说,他的个人风貌在这时已经初步形成。31947年,因裱画名手华道勤先生介绍,张寒月去上海“静安画廊”专事篆刻,直至解放后重返苏州。期间,他又结交4了一大批沪上名家,如邓散木、白蕉、马公愚、朱屺瞻等。解放后回苏,他继续在察院场口经营篆刻,社会的昌明,生活的安定,使他心情舒畅,在他1950年春自刻的一方《兰痴》白文印印款中记道:“余性喜写兰,索者恒以兰为酬……植兰满园,品种颇多,花时香气扑鼻。好者日来相赏,曾获有‘兰痴’之称……”这一时期,他与吴中书画

8、篆刻界交往频繁,如朱竹云、张星阶、吴似兰、楼浩白、吴进贤、祝嘉、蒋呤秋、周瘦鹃、蔡谨士、沙曼翁等。随着他见闻日广,所悟日深,他的艺术水准也不断上升,应该说50年代是张寒月篆刻艺术风格的成熟期,其作品益发丰茂完博,醇厚庄重。在刀法上,他又根据自己的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