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

ID:11604940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_第1页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_第2页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_第3页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_第4页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辩证分析内容摘要:各级党和政府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和调控上。“加大宏观调控,预防经济过热”,成为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和政策取向。我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措施是:调整汇率,解决、推动经济转向;调整利率,适当加息,遏制投资和贷款的过快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从调控的手段上看是“三多三少”。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    一、宏观调控的背景和目的    从2005年5月开始,房地产升温、石油价格暴涨导致国内大量上游产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由此引发了全国的物价

2、上涨和经济过热。特别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各级政府投资热的刚性冲动导致大量重复建设,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长此以往,将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警觉,并主动采取有力的经济调控措施。  目前经济形势表现为“四过”:一是投资增长过快。按照经济学原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要靠三驾马车来拉动,即外贸出口,投资和消费。2006年上半年我国GPD增长10.9%,然而,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的。投资偏强,消费疲软,这是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投资过多,民间投资不旺,投资内在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二是信贷资金投放过多。银行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激发了企

3、业的投资膨胀欲,贷款的增长导致国内经济的过热。三是产能过剩。由于投资的拉动和信贷的刺激,很多产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局面:一是钢铁,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钢铁生产能力在3.7亿吨,是美国和日本两国钢铁生产总和,钢铁生产过剩1亿吨;二是水泥,基本建设的膨胀带动了水泥产业兴起,目前我国水泥生产过剩6000万吨;三是电解铝,全国过剩2000万吨。此外,电力和汽车业也露出生产过剩的苗头。这些产业产能过剩是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GDP增长速度取得政绩,长期重复建设,盲目攀比速度,刚性扩张的结果。四是宏观经济过热。一则反应在物价上,二则反应在GDP增长速度上。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2006年年初

4、预计GDP的增长速度为8.9%,实际上半年增长10.9%,高出两个百分点,是继1994年之后的第一个高增长点。经济增长是欲慢不能。经济增长过快,增长质量偏差。这是现行干部管理体制落后带来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调控措施显得苍白无力。  国内经济专家对我国的经济是“冷”是“热”,说法不一,尚在争论之中。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分析,不能笼统地判定为“过热”或“过冷”,而是“有冷有热,冷热不均”。具体地说:5  一是生产环节热,消费环节冷。产能过剩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电力等。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3%,只是GDP增长速度的1/3。我国居民消费不热,内需不足,

5、购买力低下。例如,今年的粮食价格偏低,大豆1.10元/斤,秋菜2005年是0.23元/斤,2006年是0.12元/斤。由此可见,居民消费偏冷,消费不旺加剧了生产过剩,并导致企业库存增加,产品价格下跌,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是上游产品热,下游产品冷。上游产品,即第一部类产品,如煤、水、电等能源产品物价增长较高;下游消费品。即第二部类的生产偏冷,日用消费品价格偏低。上游生产资料的涨价带动了整个第一部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例如,石油涨价波及很多行业,农机具需要柴油,“的哥”要靠汽油和收入的差价来获得利润,等等。而石油价格却跟涨不跟落,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我国经济的“两冷两

6、热”病,体现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是通货紧缩的趋势,体现在上游产业产能过剩上是通货膨胀的趋势。中国经济既有“虚冷”,又有“实热”,冷热不均,结构失衡:在这种经济形势和背景下,我们党和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集中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四个字”问题:即“快”——经济增长过快,“旺”——产能过旺,“多”——信贷资金投放太多,“热”——宏观经济走势偏热。  这次宏观调控的目标归纳为六句话十五个字:减速——调减GDP增长速度,压贷——压缩银行贷款规模,降耗——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软着陆,稳发展。这次宏观调控就是要按照这个目标,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保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7、  二、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措施    1.调整汇率,解决“三高”,推动经济转向。从2005年7月1日开始,我国主动放弃固定联系汇率,放弃盯住美元的单一价值取向,实行一揽子货币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从1:8.20起步,2006年3月突破了1:8的大关,随后继续升值,到11月下旬基本升到了1:7.8,现在还在缓慢地小步升值,这是必然趋势。  我国固守30年的汇率一夜之间放开缓步升值,这里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