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ID:11614415

大小:1.2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13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_第1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_第2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_第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_第4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课程----历史(Ⅲ)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岳麓版教材将其整合为六个单元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学习提示:1、两条线索: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

2、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析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导言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画像老子雕像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孔子故里。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

3、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的学说: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史记》儒古代从事祭祀的人,由有学问的长者担任后来泛指学者(斋戒沐浴)后人称孔子创立的学派为“儒家学派”甲骨文写作“需”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的学说

4、:1.伦理观:提出“仁”和“礼”“仁”③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②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仁者爱人”“礼”②提出“正名”主张①克己复礼①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①“仁”的思想体现出孔子对一般民众的关注和爱护,这种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人本理念也有借鉴作用;④“仁”和“礼”对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形成谦恭、内敛的性格特征;“克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限制了创新、开拓精神。③“礼

5、”的思想承认社会等级和阶级压迫,带有消极性和保守性;但另一方面,重视“礼”即是重视社会秩序、重视道德修养,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②孔子还把“仁”看成人生的最高理想和高尚情操,培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传统;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的学说:1.伦理观:提出“仁”和“礼”2.政治观:提倡“为政以德”孔子的这些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教化百姓“仁”③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②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仁者爱人”“礼”②提出“正名”主张①克己复礼①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离开鲁

6、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孔子周游列国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

7、张,为何没有人接受?2.当时各国的国君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但为何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①春秋时期社会混乱、礼崩乐坏,孔子的思想不符合诸侯的需要,因而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这也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②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问题: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仁、礼、德”的思想?)①奴隶社会阶级剥削、压迫沉重;春秋末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百姓遭难,人与人之间重名利、轻人情——提出“仁”“德”;②孔子生

8、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提出“礼”;③鲁国的文化传统,为孔子创立儒学提供了条件。第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