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

ID:11803431

大小:1.73 MB

页数:168页

时间:2018-07-14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_第1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_第2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_第3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_第4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教案李利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页第课时授课日期班级出勤情况复习旧课要点1、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出“数字”概念;2、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使同学学习之后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有个整体的理解。新课内容章、节标题课题名称第一章总论授课目的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使同学学习之后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有个整体的理解。要求:1、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发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2、明确统计工作的任务。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新课重点及措施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2、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新课难点及措施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2、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备注第1页教授内

2、容与教法教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一、“统计”一词的涵义(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统计”一词。该词的含义一般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即:1、统计工作(统计实践)。即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2、统计资料。即指统计实践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它是统计工作的对象和成果。3、统计学。即指系统地论述统计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是对统计工作及统计资料规律进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系统学说。统计的三种涵义之间的关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布局,统计工作

3、的成果就形成统计资料;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计理论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只有当统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独立的统计学。统计工作为统计学打下了研究的资料基础;另一方面,统计学为统计工作开创了方向,并指导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统计的概念简单的说,统计就是对事物的数量表现进行计量。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的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这个对象的研究,以认识客观现象总体的规律性。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

4、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通过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研究,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律性的表现,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资料1-1:《中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内生产总值116694.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17247.0亿元比重:14.78%第二产业61778.0亿元52.94%第三产业37669.0亿元32.28%年末人口总数129227.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0元/人农村人均纯收入2622.0元/人(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

5、面,它包括数量的多少,数量关系及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所以,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研究必须通过数字来测量事物(现象)量的类型、量的大小、量的关系。统计学对客观现象数量的研究,是在客观现象的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来研究其数量方面的。即:质量—数量—质量。2、总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客观事物总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个别现象的量。统计在于研究某种相同性质的个别事物组成的全部事物的数量特征。例如:要进行人口统计,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而是要反映一个市区、一个省、一个国家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等人口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3、差异性。即组成总体的事物必须存在

6、着差异性才有必要进行研究。4、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总是反映在社会经济领域中人类有意识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上,它总是与人们的利益有关,反映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占有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等。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即:1、大量观察法。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过程、规律,是从现象总体上加以考察的,就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这种调查方法称为大量观察法。也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才能认识总体数量特征的规律性。大量观察法的数理根据是大数定律。2、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根据事物内在的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

7、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如:划分现象的类型等。3、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4、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完整和近似的描述,从而简化了客观存在的复杂的其他关系,以便于利用模型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进行数量上的评估和预测。统计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