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oc

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oc

ID:11871464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oc_第1页
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oc_第2页
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矩形沟埋式涵管垂直土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沟槽宽度与涵管变形对垂直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刚性地基条件下,沟槽宽度较小时,涵管土压力系数单调减小,沟槽宽度较大时,涵管土压力系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涵顶变形有明显的减荷作用,涵项变形越大,垂直土压力系数越小;管道刚度较小时,应力呈现中间小两边大的分布趋势,管道刚度较大时,应力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趋势。  关键词:沟埋式涵管;有限元软件ANSYS;垂直土压力;变形    沟埋式管道是当今国际上称之为“生命线工程”的一种建筑物。在水利、铁路、公路、电力、

2、矿山、市政、能源、军工等部门广为应用。办了设计出经济又安全的管道,准确确定作用于其上的土压力对埋管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有限元模型    按国内外管道施工技术规定,管周回填土的夯实要求达到其最大夯实密度的95%,在一般填土条件下,管周土体处于非极限状态。虽然填土是非线性压缩体,其变形模量随应力状态而变化,但土中的塑性变形区很小,用弹性理论计算土的压力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土体垂直压应力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结果非常接近,故将填土作为线弹性介质。敷设于地下的管道,可看作是置于弹性介质中的无限长梁,沿管纵向垂直截取单位长度的管段,作为平面应变问题处理,填土和涵管均按弹性问题考虑,模拟

3、单元选择常用的平面4节点单元即Plane42单元。    填土材料选用中密类碎石砂土,内摩擦角φ=30°,弹性模量Et=1.5×107Pa,容重γ=18kN/m3;地基考虑岩性地基,弹性模量Ed=2.5×1010Pa;涵管采用钢管,参考标准钢管规格表,取直径D=1000mm,管壁厚度8=8mm、10mm、12mm、14mm、16mm、18mm、24mm、30mm、35mm、50mm(刚性圆管建成实心模型)作为理论研究,弹性模量Eh=2.0×1011Pa,密度p=7.8×103kg/m3。  填土与边坡、地基之间及填土与圆管之间分别设置摩擦单元。模拟分析中取矩形沟槽,沟槽宽度B与涵管

4、外径D之比——槽宽比B/D=1~15。建立几何模型时,由于对称性取平面模型的一半,对称轴上施加对称约束,左侧对称轴边界约束x方向位移,右侧边坡和地面约束所有方向位移,填土表面及涵管内表面为自由表而。  运用ANSYS中的载荷步功能和单元生死技术模拟分层填土的施工过程,取每层填土厚度为一倍管径,洞顶填土高度H与涵管外径D之比——填土高度比H/D=1~10。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2.1沟槽宽度对垂直土压力的影响  3  以8=24mm为例模拟分析沟槽宽度对垂直土压力的影响。洞顶平均垂直土压力与土柱压力之比——垂直土压力系数K的变化曲线见图1。沟埋式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受沟槽边

5、壁摩擦力和洞顶内外土柱沉降差的影响:一方面,当涵洞自身的刚度较大时,其压缩量小于其两侧胸腔土体的压缩量,造成洞顶土体——内土柱的沉降位移小于其两侧土体——外土柱的沉降位移,外土柱相对于内土柱的下沉给内土柱以向下的拖拽力,使洞顶土压力系数K趋向大于1.0;当涵洞自身的刚度较小时,其压缩性大于其两侧胸腔土体,造成内土柱的位移大于外土柱的位移,外土柱相对内土柱的下沉给内土柱以向上的摩擦力,使洞顶土压力系数K趋向小于1.0;这种影响限于洞顶一定范围,不会延伸到填土表面。另一方面,回填土体下沉时,沟槽边壁对回填土体有向上的摩擦力,此摩擦力又使洞顶土压力有减小的趋势,这种减荷作用会一直延伸到填

6、土表面。  B<3D时,两侧胸腔土体较少,外土柱对内土柱产生的向下的摩擦作用很小,沟槽边壁对填土向上的摩擦力起主要作用,垂直土压力系数K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减小;B=(3~10)D时,K随填土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H<(1~3)D时,外土柱对内土柱向下的摩擦作用较大,K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沟槽边壁的作用逐渐增大,H>3D时。K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减小;B>10D时,沟槽宽度较大,边壁的减荷作用对土压力系数的影响很小,K值的降幅越来越小。在计算范围内,B/D=2和B/D=3的K值最大相差16%;B/D=3和B/D=5的K值最

7、大相差21%;B/D=7和B/D=10的K值最大相差9%;B/D=15和上埋式的K值最大相差2%,B/D≥15时可以认为是上埋式涵洞。    2.2 涵顶变形对垂直土压力的影响    以槽宽比B/D=5涵管为例,记涵顶沉降值△D与涵管外径D之比△D/D为涵顶沉降比。图2为壁厚8分别为50mm、35mm、30mm、24mm、18mm、16mm、12mm、10mm的涵管涵顶沉降比随填土高度比的变化曲线(a)及垂直土压力系数随填土高度比的变化曲线(b)。  由(a)可以看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