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

ID:12003527

大小:407.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15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_第1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_第2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_第3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_第4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013-3-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2.1支护设计概况32.2场区周边环境3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43、工程特点53.1支护设计具体介绍53.1.1、支护结构设计说明53.1.2、开挖监测的内容及要求:63.1.3、应急措施83.1.4、其他83.2支护结构的分析计算93.3支护设计图94、施工组织管理94.1施工组织部署94.2施工协调管理94.3组织管理体系105、施工平面布置及各项目需用计划115.1总体平面布置原则115.2现场平面布置管理115.3主要材料物质计划116

2、、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126.1施工顺序12土方开挖顺序为:挖除西面小山坡场地整平3#楼1#楼2#楼。126.2主要施工方法126.2.1自然放坡126.2.2锚杆施工126.2.3锚杆挂网146.2.4喷射砼面板及钢筋网146.3土方开挖施工166.4坡顶、坡底排水166.5上层滞水处理176.6施工注意事项177、施工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177.1工期目标177.2工期保证措施177.3施工人员安排188、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198.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98.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体系

3、及质量职责198.3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209、安全保证措施209.1安全目标209.2安全保证措施219.3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223310、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2211、基坑监测及应急预案措施2311.1基坑监测2311.2应急措施2312、附件:1~1033331、编制依据1.1深基坑支护设计书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5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6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4、(GBJ50027-2001)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8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9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10252-2003)1.20浙江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2、工程概况2.1支护设计概况1、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2、本工程主楼设计为地上18层(首层为架空层),地下室设计为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结构层高4.35M、4.95M等,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7827.39平方米。该地下室基坑设计标高为54.

5、15M(局部54.65米),基坑周边地表高程按设计路面标高(黄海高程+60.50m~+61.80m)平整,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6.05-6.85米。3、基坑支护体系概况。本项目依据基坑支护设计,深基坑的四周放坡后采用挂网素喷支护及喷锚支护。2.2场区周边环境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依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如下部分表述,具体详见勘探资料。(一)场地地形地貌特征33拟建场地属垄岗低丘地貌。东邻双峰路,北邻大田村,大田村现大部分已拆除拟旧村改造。场地东侧已做初步平整,现为堆货场,靠双峰路建有临时建筑一

6、幢;场地中间的Z18、Z26钻孔间有水塘一口;场地西侧为山坡,局部有岩层出露,Z5钻孔附近北侧测得岩层产状357°∠15~22°。全场高程约61.12~71.98米,总体上西高东低。(二)场地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根据钻探揭露,视岩土时代成因、类型、状态等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附表:工程地质分层一览表层号岩土名称层顶埋深(米)层顶高程(米)揭露(穿)层厚(米)分布情况①-1杂填土0.00~0.0061.95~62.990.40~1.40局部分布①-2耕土0.00~0.0061.

7、12~68.340.30~0.80局部分布②粉质粘土0.50~0.8060.62~66.920.40~3.40局部分布③-1强风化钙质砾(粉砂)岩0.00~4.0058.46~67.920.40~2.10局部缺失③-2中等风化钙质砾(粉砂)岩0.00~5.0057.12~71.985.40~15.00全场分布③-3微风化钙质砾(粉砂)岩8.00~15.0050.36~57.061.30~7.20全场分布备注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33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层中的包气

8、带水,其包气带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杂填土层透水性不均匀,总体较强,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基岩(红层)风化裂隙水主要以裂隙径流水形式存在,水量贫乏,基岩(红层)风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时基岩的裂隙径流水量相应增加。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工程经验,第②层粉质粘土层经验渗透系数为1.0×10-5cm/s;第③-1层基岩经验渗透系数为1.0×10-3cm/s,第③-2层、第③-3层基岩经验渗透系数为<1.0×10-4cm/s。在勘探孔终孔后,统一测得孔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