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

ID:12053730

大小:1.93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8-07-15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_第1页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_第2页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_第3页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_第4页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炉水库初设文字(2011.4.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工程概况铁炉水库位于东至县龙泉镇铁炉村,坝址座落于鄱阳湖水系龙泉河支流铁炉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殖的小(1)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4.05km2,原设计总库容446万m3,兴利库容333.2万m3,死库容26.8万m3;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52.88m(黄海高程,下同),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53.73m,兴利水位51.81m,死水位40.6m。铁炉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放水涵洞、溢洪道等组成。大坝为粘土斜墙坝,铁炉水库自1967年4月建成,后经1976年一次加高培厚达到现在规模。

2、大坝现有坝顶高程为52.80~54.20m,最大坝高16.20m,坝顶长240m,坝顶宽度3~4.5m;上游坡坡比约1:2.5,下游坝坡高程44.0m左右设平台,平台以上坡比为1:2.0~1:2.5,以下坡比为1:1.8~1:2.5.1967年于右坝头开挖了永久溢洪道,溢洪道座落在强风化砂岩上。进口控制段为短渠型式,底高程48.34m,泄槽段无护砌,左侧边坡建有长40m的挡墙,右侧边坡为天然岩石边坡,局部存在坍塌现象,出口无消能设施,经水流长期冲刷,末端形成天然岩石冲坑,冲坑两侧边坡为临空面。放水涵洞有低涵和高涵两个,低

3、涵位于大坝中部,钢筋砼型式,进口底高程37.10m,断面尺寸为0.5×0.55m,长100m,后因漏水严重,在进口采用砼封堵,由于封堵质量差,仍存在漏水现象。高涵位于大坝左侧,为¢500预应力砼涵,进口底高程40.60m,出口底高程40.37m,长85m,进口采用竖井控制,出口设闸阀,由于接缝处处理不好,存在渗水现象。铁炉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700亩,现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水库保护下游东至县龙泉镇铁炉、古楼村11个村民组,保护面积3.0km2,耕地500亩,人口2000人,保护一批商业区及X020公路安全。1.1.

4、2安全鉴定及结论根据33《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2009年3月安徽省东至县水务局组织进行了铁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了地质勘察及土工试验,委托池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大坝安全复核与评价,编制了水库大坝各项安全评价报告。2009年3月13日安徽省池州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在东至对铁炉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提出了《铁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见附件),鉴定结论如下:(1)本次水库大坝安全鉴定采用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5、。根据暴雨资料分析计算,现状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9.68m,相应下泄流量20.9m3/s;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50.27m,相应下泄流量37m3/s。加上坝顶超高,设计坝顶高程51.16m,现状坝顶高程52.80~54.20m,坝顶高程达标;斜墙顶高程也满足要求,但是泄洪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难以保证洪水安全下泄。(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坝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可不进行抗震稳定复核。(3)大坝清基不彻底,坝体填筑质量差,施工质量达不到现行规范及

6、设计要求,且运行中暴露出严重质量问题及险情;大坝上、下游坡的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渗透稳定性不满足要求。(4)溢洪道右侧边坡护砌质量差,泄槽底板及左侧边坡未护砌,冲刷严重,末端无消能设施,影响行洪安全。(5)放水低涵封堵质量差,放水高涵接缝处理不好,与坝体接触部位碾压不密实,存在安全隐患。(6)放水高涵进口启闭设备使用多年,不能正常运行,出口闸阀锈蚀严重。(7)缺少必要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防汛抢险道路及管理设施不完善,水库运行管理状况较差。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规定,铁炉水

7、库大坝属三类坝。同时对大坝运行管理和除险加固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鉴于水库大坝存在上述安全隐患,建议尽快进行除险加固。(2)除险加固前,应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强管理,控制运行,确保大坝安全。1.1.3工程建设过程33(1)大坝大坝为粘土斜墙坝,属Ⅳ级水工建筑物。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影响,大坝多次扩建,筑坝材料多种,施工层次多、历时长,坝体结构复杂。大坝分二个阶段建成。①1961年冬~1967年春,大坝长240m,顶宽3m,上、下游边坡均为1:2.5~1:2.0,坝顶高程52.80~54.20m,最大坝高16.20

8、m。此时的坝型为均质坝,土料均为砾质粉质粘土。坝基开挖截水槽一道,截水槽在河槽部分深入风化石岩基,其余部位深入到紧密土层为止。②1976年~1977年,由于原均质坝渗水,在均质混合坝上游筑防渗斜墙一道。坝顶并未升高,最大坝高16.2m,上下游坝坡坡比1:2.5左右,坝顶长240m。(2)溢洪道1967年在右坝头开永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