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ID:12092260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_第1页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_第2页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_第3页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_第4页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08药学(1)班08312050摘要: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从而为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黄芩;炮制;药理作用;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为常用中药。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等功效。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降压、抑菌、镇静等作用。古代医籍中记载的黄芩炮制加工方法较多,古代炮制以炒为主,并配

2、以辅料,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近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除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主要方法(如炒、酒炙、炒炭等),并发展了蒸切、煮切、蜜炙等,现代对黄芩的研究不仅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发展,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有效成分、药理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的影响方面是现代黄芩研究的热点。下面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所作的整理总结。一.黄芩的古今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1.历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根部粗大,为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关于切制的方法,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多种。如《肘后备急方》要求“切”;《太平圣惠方》要求“锉”;成书于清朝的《医

3、学正传》明确要求“切片”,并一直沿用至今。黄芩应用虽早,但直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才有“细切”的炮制记载,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1].对此概括总结如下:炒制: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2]。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提到“凡使,先须碎,微炒过,方可入药”。《洪氏集验方》“煅,存性”。《妇人良方》“条芩炒焦”。明《仁术便览》“炒黑,治便血尿”[3]。酒炒:中医认为“酒制则升”,可以引药上行

4、。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酒制之后可以治疗多种上焦热证或湿热之征。《妇人良方》中首先提到了“酒炒”“酒浸炒黄”。医学入门》“酒炒上行”。《炮制大法》谓“入肺经,用枯芩,去腐,酒浸切炒。入大肠或安胎等,俱用子芩,酒浸切炒[3].姜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有“为末,姜汁和作饼”。《丹溪心法》中也载“姜汁炒,解食积,去湿痰”。明·武之望称“淡姜汁炒”[3].中医认为“姜制则散”,姜末味辛性温,散则既可散寒祛湿,又能透达肌表。姜制黄芩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从两个方面考虑【4】。一为脾胃素虚,而有胃肠湿热的情况下,使用

5、姜制黄芩,减轻了黄芩的苦寒之性,既发挥了黄的清理胃肠湿热作用,又避免了伤害脾胃,起到了保护性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用在治疗湿热郁积皮表的疾病,如经常反复出现皮肤痤疮等,利用姜的辛散作用,起到透解湿热的效果。童便制:利用童便为辅料,对药材进行炮制的加工方法[4]。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用童便炒黄芩治经病发热。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治疗经后潮热用“便炒黄芩”,并称便炒下行”。蜜制:用炼蜜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1]。明代《痰火点雪》中用蜜炒黄芩治咳嗽、肺痿、自汗盗汗、梦遗滑精等。此外,清代《女科秘要》加味四

6、物丸中用“蜜炙黄芩”[5],《竹林女科证治》芎归补中汤中用“蜜制”黄芩。米泔水制: 使用米泔水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用芩心丸治月经过期不止,其中黄芩取心、枝条,二两,米泔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亦用米泔浸的方法炮制黄芩,清代吴谦在《妇科心法要诀》中沿用了米泔浸法[5].土炒:将灶心土碾成细粉,置于锅内,武火加热,炒至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层土粉,并透出药物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南宋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

7、》中最早提到黄芩用“陈壁土炒”[5],用于治吞酸。此后,元代朱震亨的《丹溪治法心要》、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均沿用了此法。吴茱萸制:《本草述》称“吴茱萸炙者为其入肝散滞火也”;《本草述钩元》称“用吴萸制芩者,欲入肝散滞火也”猪胆汁制:《寿世保元》称“酒浸,猪胆汁拌炒”[6]大黄制: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用“大黄炒黄芩”治疗胀满。盐制:清代张宗良在《喉科指掌》三黄汤中用“盐水炒黄芩[7]。麦冬汁制:据杜文燮《药鉴》记载,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7].黄芩的炮制方法源远流长,且各代的炮制方法不尽相同。唐代有

8、切制法;宋代有酒炒、炒焦、姜汁作饼、煅炭等法;元、明时代又增加了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清代流行吴茱萸制和米泔水浸等炮制方法。目前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黄芩、炒黄芩、酒炒黄芩等、黄芩炭等。一.黄芩的现代炮制研究黄芩的炮制始于唐代约有十余种炮制方法,沿用至今仍有六种炮制方法(炒黄芩、酒炙黄芩、焦黄芩、姜黄芩、蜜炙黄芩及黄芩炭),但生品和酒炙品较为常见。现代炮制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