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

ID:12186175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6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_第1页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_第2页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_第3页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_第4页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启五集邮研究:细说龙江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说《龙江颂》郑启五福建漳州的龙海有份叫《小邮迷》的邮刊,2003年3月15日出版的第29期头条为散文《碧水赞——献给3·22世界水日》,回顾了1963年春天,龙海榜山公社洋西大队舍小家顾大局的共产主义风格,取得了抗旱斗争的胜利,演绎了轰动全国的“龙江风格”。当地文艺团体创作了芗剧《碧水赞》,而后又被改编成京剧《龙江颂》。京剧《龙江颂》受到毛泽-东的夸奖,说:“为八亿农民写了一出好戏”。文革开始,江青把《龙江颂》窃为己有,加入许多阶级斗争的内容,成为八个样板戏之一。文章配发的是1958年发行的《十三

2、陵水库》的第一枚“修建水库”的邮票,显得有些牵强。为此该文章后面的相关链接写道“文革期间,国家邮电部曾发行《革命样板戏》邮票,八个样板戏之一的《龙江颂》没有上邮票,被‘革命交响乐——沙家浜’取代,其中原由,只好由知情人研讨。”文革期间发行的邮票是我首要的研究方块,该邮刊的编者林靖华老师把邮刊寄给我,并称“作为一个(龙海的)集邮爱好者,对于《龙江颂》没有上邮票一直存有芥蒂”,要我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和研究。根据我的印象,文革一开始,上海京剧团的《龙江颂》就是一出比较活跃的“革命现代京剧”,常常与上海京

3、剧团的《智取威虎山》、北京京剧团的《沙家浜》、北京中国京剧团的《红灯记》、上海京剧团的《海港》和山东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一起,出现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为通栏横幅的演出广告下。但“革命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样板戏”并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其中的成分与排名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66年2月至1967年4月。“样板戏”的排行榜首次出现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其顺序为:《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而同样是现代京剧的

4、《红嫂》、《海港》和《龙江颂》等尚榜上无名,“样板戏”的数量也未确定。第二阶段为1967年5月至1968年1月。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样板戏”新的座次为:《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样板戏”的数量正是在这一阶段之初被确认为“八个”的,《海港》此时跻身其中,而被毛泽东亲口夸奖的《龙江颂》却不见出现

5、。但上海的另外两出戏在排行上站了上风。第三阶段为1968年2月至1968年9月。北京的两出京剧再占上风,从阶段之初各报关于“文5”革命样板戏邮票发行的报导,到5月下旬各报特别是上海的《文汇报》关于纪念“讲话”而举行“样板戏”演出的两条消息,直至9月2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的长文——《工农兵英雄的壮丽颂歌》,无不严格地展示了“样板戏”新的“排行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此时也没有《龙江颂》的份儿。第

6、四阶段为1969年10月之后,《智取威虎山》再次爬上“老大”宝座。《红灯记》屈居第二,其它各戏名次不变。1969年10月13日安排了由《红灯记》剧组和《沙家浜》剧组撰写的赞扬《智取威虎山》的文章各一篇,形成了北京两剧对《智取威虎山》俯首称臣的态势。同时《红旗》杂志全文刊登了《智》的剧本,并发表署名“红城”的文章,把《智》剧表现的东北剿匪斗争归功于林彪,把《智》剧表现的艺术成就归功于江青。“样板戏”的排行榜最终确立,其中的五出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便按这

7、一座次的先后被安排拍摄成彩色影片。而影响不小,却在样板戏的排行榜上一直屈居“第九”的《龙江颂》是和《奇袭白虎团》一起被搬上银幕的。“样板戏”排行榜变幻的4年正是“文革”之初最混乱的年月。“样板戏”变化的座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反映。因为“样板戏”当时已被捧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的光辉典范”的高度,被视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辉煌成果”,这里面牵扯到林彪与江青两个集团之间既勾结又有所摩擦的关系,也有北京和上海两个地区间的平衡问题,还与江青个人的喜怒无常有直接的关系。《龙江颂》没有

8、上邮票是因为它不是“八个样板戏”,至于没有跻身“八个样板戏”的原因,至今没有见到有任何的文字透露,也许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文字,很可能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但身为过来人,并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我推估如下几点可能:1、毛泽东所言“为八亿农民写了一个好戏”应该是在上述的“第二阶段”既样板戏确定为八个而龙江颂榜上无名之后,因为记得1968年我国总人口为七亿,有“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一说。因此一言九鼎的毛泽东发话并没有起到让《龙江颂》跻身八个样板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